投稿|社区空间的N种猜想( 三 )
03 空间延伸:向内和向外社区空间里业态的复杂性,与社区人群分布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另一个密切相关的,则是政策里关于城市更新与民生服务的内容 。
去年3月份,成都首先宣布要在5年内建成3043个社区美空间 。给「社区美空间」的定义是:以社区范畴为主要服务半径,提供普适审美体验,深度黏合社会价值、生活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空间场景 。
关注的重点放在居民“家门口的美学” 。
《世界的逻辑》里有一段话:虽然进入21世纪后,空间障碍越来越少了,但人类对空间特性或差异反而变得更敏感了,关键原因就是城市空间特质的细微差异,决定了资本和人才的流动方向 。
这个细微的差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我们常说的服务感受方面,另一个就是视觉美学的层面 。
除了成都的这个高调计划,上海也早已开始从美学和体验两个层面打造社区空间 。
例如天平街道邻里汇的社区服务中心,始建于1932年的三栋小洋楼,被修缮规整重新亮相,把历史建筑和居民日常生活融合到了一起,成为兼具颜值和公共会客厅双重身份的邻里氛围担当 。
去年10月,万物云首先宣布了千条街道计划,“以后万物云的计量单位可能不再是一个个项目,而是一条条街道 。”朱保全表示,相比于新城,老城街道里面城市肌理更丰富,发展更成熟 。
社区空间向外延伸,就是街道 。在织密城市毛细血管的计划里,街道与社区没有断点的地方 。
向内延伸,则是家庭内部 。
前年开始,某企业的家电安装维修师傅身上就多了个任务,在入户的短暂时间里,打探清楚家庭的电器使用情况 。
去年行业里也有人提出家庭的“广告场景” 。
物业则选择用企业微信直接圈定所有用户 。
日本消费观察大师三浦展曾经提出“下流话”“第四消费时代”的趋势 。他提出,从第三到第四消费时代转变的重要特征是,消费者从过去追求物质主义、品牌效应开始向注重体验转变,消费者将重新审视消费的意义,注重购物体验、人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功能 。
随着家庭结构发生巨变,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单人家庭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主流 。这种对“体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很可能率先在社区空间发酵 。
推荐阅读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图像|小米星空拍摄专利公布,可融合多帧采样图像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