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妙可蓝多的上位与妥协( 三 )
文章图片
柴琇找到了其在长江商学院的校友——蒙牛乳业创始人牛根生 , 2021年6月 , 蒙牛通过全额认购妙可蓝多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 , 成为其控股股东 , 持股28.47% 。
在与国内乳业巨头“联姻”之后 , 妙可蓝多成为蒙牛唯一的奶酪业务运营平台 。蒙牛将包括奶酪及相关原材料贸易在内的奶酪业务注入妙可蓝多 , 妙可蓝多则要在三年内全部退出液态奶业务 。
对于妙可蓝多的投资者来说 , 这又是一个新的故事 , 和家长的“营养故事”、小朋友的“卡通故事”一样吸引人 。
03 竞争无法回避
按住了一个小小的儿童奶酪棒去无限度竞争 , 市场上就不会有任何赢家 。创立了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7-eleven的创始人兼ceo——铃木敏文在其《零售的哲学》一书中曾指出 , “消费要敢于打破常规 , 不要总试图减少竞争对手 。”
在他看来 , 7-eleven不是在跟同行竞争 , 而是要尽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并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改变 。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预计 , 2022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 , 但分食者也越来越多 。
2020年 , 妙可蓝多的奶酪、液态奶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48.86%、22.30% , 2021年上半年妙可蓝多奶酪业务的毛利率为50.19% , 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即食营养系列奶酪产品的毛利率更是高达56.92% 。而同期 , 液奶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6.24% 。
整体上看 , 奶制品行业中 , 液体奶平均毛利率在17%左右 , 远低于奶酪50%左右的毛利率 。巨大的奶酪增量市场以及丰厚的利润 , 不断吸引着大量对手入场 。
作为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 , 竞争的激烈不可避免 。2019年5月 , 妙可蓝多的新竞争对手——“奶酪博士”成立 , 还获得红杉1.5亿元人民币投资 。2021年 , 国内最大的乳制品巨头伊利也开始完善奶酪产品线 , 推出了“可以吸的奶酪” 。
同质化的产品 , 和风格都接近的广告轰炸 , 会侵蚀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 , 但是身处战场的企业都明白这是争夺“奶酪c位”最直接的路径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说 , 价格战和产品同质化不可避免 , 但企业仍然需要在产品方面进行考虑 , 以提高自身壁垒 。
从商品的角度看 , 奶酪棒的实质就是再制干酪 ,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再制干酪的规定 , ≥15%就是再制干酪 , 所以市面上基本都是参考这个最低标准 。
透过几个常见品牌: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妙飞和奶酪博士品牌的畅销奶酪棒营养成分对比分析(钙纳比、含钙量、蛋白质含量、添加剂等)可以发现 , 多数奶酪棒的配料成分主要是水、奶油等 , 甚至有钙钠比越接近1或者小于1(盐分过高)的奶酪棒 , 实在称不上是“完美的补钙零食” 。
另外 , 食品添加剂仍是奶酪棒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 这对于幼儿来说意味着潜在的问题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