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和府捞面VS味千拉面:一碗面背后的「超级野心」( 三 )


2007年3月 ,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了市 。一时间味千占据了中国主要城市的黄金地段 , 也成为核心商超中的标配 。到了2018年 , 味千拉面全球门店更是达到了800家 。
然而好景不长 。先是骨汤门事件 , 后有偷工减料、压缩成本 , 面越做越难吃 , 味千拉面口碑大幅度下降 。
不仅如此 , 2018年的“家丑”更是让味千一夜回到解放前 。2018年底 , 味千拉面原首席财务官监守自盗 , 挪用了公司数千万元的资金 。这一消息一出 , 股价很快暴跌到2.22港元/股 。
2020年的疫情又给了味千一记重击 。门店缩减 , 营收下滑 , 相比2019年下降了约29% , 约为18.21亿元;毛利率则下降了约29.6% , 约13.05亿元 。
尽管到了2021年味千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 , 但想恢复到此前的“高光时刻”并非一朝一夕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味千(中国)共有707家连锁餐厅 。翻台率的降低也证明了这一点 , 2010年味千在中国内地的翻台率为5.1 , 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 , 变成了3.2 。
味千(中国)也发布公告 , 2021年四季度 , 集团快速休闲餐厅的集团同店销售同比减少14.3%;集团快速休闲餐厅业务销售同比减少12.7% 。
就在“10后”和府捞面生龙活虎向前奔跑时 , 53岁的“父辈”味千却已经跑不动了 , 只能眼睁睁看着后浪不断兴起 , 拉面市场被一步步蚕食 。
味千的“中年危机”与管理层的组织架构不无关系 。自1995年来 ,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潘慰便掌握大权 , 2007年后 , 公司的品牌营销及连锁门店的设计工作就交给了其胞弟潘嘉闻 。二人年龄都已逾六旬 , 想要紧跟如今90后、00后消费者的脚步并非易事 。
尽管潘慰之女伍美娜也是味千执行董事成员 , 但其主要负责管理香港业务的营运及海外业务发展 。与此同时 , 这种家族式的管理也会给公司发展思路带来局限 。
备受资本宠爱的拉面品牌不断涌出 , 如今的味千却只有旁观的份儿 。
03 拉面热 , 面市场更热从2021年开始 , 不论是资本还是消费者 , 越来越喜欢吃中式口味的面 。
遇见小面、五爷拌面、陈香贵陆续出圈 , 马记永、霸蛮、张拉拉也纷纷拿到融资 , 就连陆正耀也跨界开了面馆“趣小面” 。
资本喜欢上了吃面 , 高榕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等纷纷“端碗抢面”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 , 2021年 , 我国面食品牌融资事件24起 , 融资品牌15个 , 融资总金额近百亿元 , 其中9家为线下门店 。
拉面到底“香”在哪?
首先是环境 。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 , 去线下餐饮门店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用餐需求 。休闲、娱乐、沟通的场所成为餐饮店新的功能 。因此不论是和府的书香静谧氛围 , 还是张拉拉、遇见小面的简约装修 , 与传统街头“脏摊”的店面风格大相径庭 , 更能满足消费者拍照打卡的需求 。
其次是选址 。对于新锐快餐面店来说 , 其选址多在商业综合体及商务场所附近 , 用餐者多为商务白领 , 用餐时间也集中在午休及下班高峰 , 用餐时间集中 , 因此翻台率较高 。除了堂食 , 外卖营收也占很大比重 , 新餐饮品牌布局多在外卖可辐射范围内 , 这也使得营收构成更加多样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