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02年的第一场雪”,下了20年( 二 )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
回过头去看他们的走红,贤江不认为这仅仅是时代的偶然性,他们的确击中了大众的某种需求 。“西北音乐风格包括西北意象,在国内一直是有市场的,比如更早一点的王洛宾,80年代的“西北风”,只是后来港台流行音乐进来后,反而没有人在做这些音乐 。刀郎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勾起上年纪的人对这种音乐的记忆 。”
《四季予你》等抖音爆款音乐的制作人郑冰冰认为,这种结合了民族的东西,在当时的语境下反而是一种创新 。在经历了港台音乐的“揠苗助长”后,内地音乐产业的模仿尚未成熟,刀郎、庞龙等人朴素、直白的表达,反而戳中了更广泛大众的心 。
如果说他们的成功中有时代的偶然性,那彩铃的出现一定功不可没 。那正是彩铃大肆推广的年代,人们花2元下载之后,铃声就能以外放的形式出现在各个场合,比“个性签名”还能彰显个性,也让一批网络神曲得到了病毒式的传播 。《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半年内就收获了 250 多万次的点击下载,创收 500 多万元人民币 。
这批歌曲的走红,让音乐在内地首次剥离了艺术属性,以商品的形式“流通” 。它们可以不借助电视台、电台等传统渠道宣传,而是在走红后实现“自下而上”的反输出,把这批歌手送上了晚会 。
彩铃造星,是大众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他们不仅用下载彩铃的方式捧出热曲,还要捧出了一批“草根”明星 。
文章图片
杂志彩铃页,图源豆瓣“假装活在1980-2000年”小组
2002年,香香在工作之余到聊天室给网友们唱歌,再把自己唱的片段截下来传到论坛上 。聊天室的一位网友郑立被她的声音打动,着手为她建立了个人音乐网站,在通过她认识更多网络歌手后,成立了音乐平台“163888”,后来更名为“分贝网” 。
后来,许嵩也在“分贝网”上传了第一首歌,2006年“超级女声”也选择它成为唯一线上合作平台 。
“分贝网”初见规模后,香香顺势成为该网站首个“网络签约歌手” 。飞乐唱片被其热度吸引而来,为其制作了一张名为《猪之歌》的专辑,还买下了《老鼠爱大米》的版权供她翻唱 。最终,香香的翻唱,让这首歌大红大紫,杨臣刚也得以在2005年登上春晚舞台 。
文章图片
《猪之歌》mv截图
大众用自己的力量造出偶像,完成了一场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反叛 。他们精致、工整,却逐渐有了流水线产品的模样 。2006年,齐秦曾对《时代周报》批评了唱片公司与对歌手的磨损:“(乐坛)有点倒退,让五大唱片公司给毁掉了 。这些唱片公司就是一个罐头工厂,他们的东西全是一个模式出来的 。”
而在流水线之外,初代神曲们则借由互联网和彩铃,培育出了一套自循环的商业链 。呆若木一告诉毒眸,彩铃在版权方、音乐人、平台之间建立了一套收入模式,被化用至今 。
这批曾经“未被选中”的歌手,在互联网环境中浮出水面,留下了一个时代的音乐记忆 。
走进“自选时代”2006年,许嵩用“Vae”的网名,将自写自编自唱的单曲《七号公园》,发布在了分贝网和自己的官网Vaecn上 。此后一年多里,他维持着一月一首的上传频率 。在那个没有版权限制的年代,他的歌曲于新浪音乐、百度音乐等网站间流传,最终以一首“疑似周杰伦新歌”的《玫瑰花的葬礼》走红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政策|浙江省“抢人”:创业失败贷款不用还?官方回应来了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k50|Redmi K50电竞版开卖:“奔驰联名款”海鲜市场需加价千元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