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偶像偏爱黑红营销?( 三 )
文章图片
因此 , 偶像团体要想在短时间内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迅速脱颖而出 , 不仅要靠实力水平 , 还要有足够的话题来让大众注意到他们 , 进而再将大众转化为粉丝 。此时 , 营销的重要性便凸显而出 , 其中博人眼球最高效的方式 , 也就是黑红营销 。
那么 , 娱乐圈的黑红营销为什么屡试不爽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 便是肉眼可见的话题效应 。古话有云 , “好事不出门 , 坏事传千里” , 在这个时代 , 想要靠作品出圈比靠黑点出圈要难太多了 。
彭晓哲等学者通过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 , 偶像的负面八卦能够显著激活大脑的奖励中枢 , 让人们获得愉悦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热衷于关注明星偶像的负面新闻 。这也无形中也让艺人得到更大的关注度 , 毕竟在当下 , 流量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
对于粉丝群体而言 , 在偶像被舆论攻击时 , 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强化群体认同的过程 。在一次次“脱粉”的热搜背后 , 留下来的那部分粉丝都是真正的铁粉 , 这些超级粉丝也成了以后偶像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
因此 , 黑红营销的思路一般就是先通过有争议的话题来引流 , 为自家的偶像带来广泛的话题讨论、赚取流量 , 这些流量一部分是由普通关注者围观产生 , 另一部分则是粉丝在控评、澄清和维权中带来的 。而相对于完美人设 , 黑点在前的偶像反而更容易因为低期待值获得路人好感 , 甚至黑转粉 。
后续 , 通过持续放出物料 , 以团综、练习室、采访等展现偶像舞台下的形象 , 丰富偶像的人设 , 满足粉丝对偶像的需求同时 , 还侧面澄清了先前关于偶像的负面消息 , 从而引起粉丝对偶像的爱怜之心 , 加强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 。
GOT the Beat的成功出圈 , 基本就遵循了这个发展路径 。
在本身团体成员配置就有极高流量和话题度的基础上 , SM娱乐将团体的形象包装和歌词内容、舞台状况进行激烈的对比冲撞 , 就是为普通受众和粉丝创造出更多的话题空间 , 再由舞台表演和补充物料来安抚粉丝 , 让粉丝的注意力从负面话题转移到偶像本身上 , 最终达到了流量收割和巩固忠诚度双收的成效 。
黑红之路能否长远?其实 , 不仅是GOT the Beat , 黑红营销早已是娱乐圈的惯用套路 。
例如 , SM家2020年出道的怪物新人aespa , 队长KARINA在出道前就被传不尊重前辈 , 全体队员被全网嘲笑颜值不高 , 但在出道之后风评逆转 , 立刻获得了韩娱圈认可度最高的三个打歌节目中SBS《人气歌谣》的一位 。即使在之后因为舞台始终不开麦等问题受到大量争议 , 但依然不妨碍在她们2021年横扫MMA、AAA等各大奖项 。
去年 , Starship娱乐公司推出的女子团体IVE , 也因出道曲《ELEVEN》被批评歌曲难听、舞台动作过于成熟 , 不符合团员的形象与年龄 , 被嘲讽舞台表情管理油腻、开麦水平差、舞蹈水平差 。但在高热度之下 , 出道曲还是参加打歌节目已经获得了11个一位 , 打破女团出道曲一位纪录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