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亿万滑雪产业,真的出圈了?( 二 )


门票、装备、住宿、请教练…滑雪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这还不算滑雪可能导致摔伤需要的医疗费 。初学者满怀期待,可滑雪的尽头可能是骨科医院 。
冬奥之后,你还去滑雪吗?冬奥会期间,国人的很多行为或活动其实都是当下热闹的运动氛围所驱动的 。
如冰墩墩,早在2019年,冰墩墩其实就已经正式亮相,对外售卖,可当时似乎并没有过多的人关注这个披着糖衣的、憨厚可人的小熊猫 。直至今年开幕式一过,冰墩墩瞬间成了顶流,而巨大的供应缺口下,冰墩墩相关品牌的联名款也相继断货,可谓一墩难求 。
投稿|亿万滑雪产业,真的出圈了?
文章图片

滑雪也不例外 。成都融创雪世界一位仅仅7岁的小女孩在被问及为什么来滑雪时,回答道“我觉得谷爱凌跳跳台非常酷” 。谷爱凌夺冠后,其进行赛前训练的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在各个平台上的流量也急剧上升,刚刚过去的周末,滑雪场的人流量较之前明显增加了 。滑雪场负责人称,今年2月大众滑雪单日平均人次同比去年增加了200% 。
社交平台上,滑雪的照片铺天盖地,同样调动了人们对滑雪的兴趣,想要趁着冬奥会尝试这项运动的魅力 。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滑雪行业仍以旅游体验型为主,初学者偏多 。一个滑雪俱乐部测算出一组数据,在参与滑雪运动的消费者中,体验者和单雪季滑雪达10次以上的爱好者的比例为70:1 。而且根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滑雪人次为2090万,其中滑雪体验者占比高达77.4% 。
这就引发了一个最直观的问题,冬奥会期间增加的滑雪用户,在赛事结束之后真的能转化为滑雪爱好者,支撑起滑雪产业吗?
其实,滑雪行业的用户转化一直很低 。数据显示,2020-2021雪季国内滑雪场人均滑雪次数在1.9次,2019年仅为1.6次,虽说数字增长了,可严格意义上的滑雪爱好者应是每年滑雪3次及以上,也就说大多数人并没有从滑雪者转化为滑雪爱好者 。甚至很多滑雪者去过一次,便再也不去了 。
据不同统计口径,目前我国滑雪渗透率仅为1%左右,美国和日本达到8%-9%,像挪威、瑞士这种滑雪大国的渗透率更是高达30%左右 。
阻挡更多人二次消费或成为滑雪爱好者的根本还是消费能力 。一次体验型的滑雪,通过租用滑雪装备,可以把预算控制在几百元之内,可一旦要成为滑雪爱好者,通常需要购买属于自己的滑雪装备,这时所花的钱就会成倍增加 。一身行头少则上万,多则四、五万,再加上住宿办卡及来回车费,消费的门槛越来越高 。
滑雪这一运动,终究还是中产阶层玩得起的游戏 。
室内滑雪场,留住滑雪人?自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2019年,我国滑雪人次从1250万增至2090万,滑雪场的数量也从568个增至770个 。而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1-11月共新增1206家滑雪相关企业,同比大涨61% 。
在创业者及资本都想分一杯羹之时,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滑雪场的盈利问题 。崇礼万龙滑雪场的董事长罗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说,“在中国凡是做雪场的没有不赔本的,投资越大赔得越多” 。万龙滑雪场从2003年雪场开业以来,连续亏损了11年,直到2015年受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影响才开始盈利 。
运营滑雪场有一大硬伤,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过大 。我国的滑雪场一般会在年底11、12月开放,于次年2、3月底左右关闭,旺季其实仅仅4个月左右,其他大多数时间为淡季 。因此将营收均摊至全年,滑雪场的毛利率变得很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