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台建设:不只是IT工具,更是组织布局( 三 )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推断,大多所谓“业务中台”部门强调自己的主要职能是“落地规则“,本身也是因为这个职能难以考核 。试想,如果业务中台要主张自己落地(坚守)了后台的规则,“一刀切”地当个规则的二传手,不是很容易吗?
我的建议是,把考核倒过来,从主要考核落地规则,到主要考核经营资源的效果 。只有如此,他们才会以经营资源为前提,考虑如何弹性地适配规则,为前台找到经营空间 。
进一步看,一个能够真正“落地好规则”和“经营好资源”的业务中台,应该拥有三项能力(如图2):

  • 连接能力——连接内外部合作者的能力,能够监管住合作者,让合作者交付有质量的服务,相当于盖木屋时取到合适木材 。如供应链中台连接供应商的能力,再如生产部门连接设计部门的能力 。
  • 整合能力——基于自身对于某一领域的理解,将各种服务进行整合的能力,相当于把木材搭建成一个木屋的基本框架 。如供应链中台设计各类流程和标准,让供应商能够各司其职,高效服务于生产 。
  • 交付能力——基于自身的基础能力,按照前台要求进行定制化交付的能力,相当于按照(前台)客户的要求对木屋进行一定的个性化 。如供应链中台根据前台的特殊需求,给出弹性的服务 。
投稿|中台建设:不只是IT工具,更是组织布局
文章图片

图2:业务中台的三项能力要求  资料来源:穆胜咨询
03 数据中台建设的本质无论以“落地规则”还是“输送资源”的形式输送弹药,本质上都是业务中台沉淀知识的外化 。知识,在这个时代是以数据为表现形式的,以数据来呈现知识,也是最高效的方式 。数据中台是业务中台高效运转的根本支撑 。
当然,数据只是一个大概念,现在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毫不费劲地高呼“数据就是一切” 。但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在“落地规则”和“输送资源”上发挥作用?
让我们先回到知识的概念 。我认为,在数字化的时代,知识有三层:
  • 指标(Indicator)——将看到的事实变成数字,进入一个绝对标准化的对话频道 。例如,将人才的某项素质变成分值 。
  • 模型(Model)——连接数字,说明数字之间的关系 。在程序设计的语言里,有点像函数(Function)或子程序 。例如,按照素质模型的5项维度来计算人才素质的综合得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模型 。
  • 框架(Framework)——连接模型,说明模型之间的关系 。在程序设计的语言里,有点像类库(Class Library) 。一项“落地规则”或“输送资源”的赋能,一定是依靠综合知识的支撑,一定需要调用某个领域的若干模型 。例如,要为前台经营单元输送人才,需要综合经营单元里角色的素质、经验、技能等级等模型,甚至要考虑人才的业绩产出节奏,再计算出候选人的适配程度,选出最合适的人 。
数据,实际上是经过“指标”计量之后,在“框架”和“模型”里频繁计算后,得出有价值的资产 。数据让规则适用更加明确,让资源分布更加清晰,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各种效率 。
数据中台的建设,我以前曾将其称为“全域数字化打通” 。其实,数据中台应该称之为“业务中台的数据化” 。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业务中台的建立,强行建立数据中台是很难打通各类业务的 。而业务如果不能打通,那么数字化可能就是隔靴搔痒:一是收集到的数据就不可能有太大价值;二是数据的结果也很难产生足够的业务影响 。最终,数据中台可能有名无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