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县城折戟,海底捞“捞不动”?( 二 )


2021年11月5日 , 海底捞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 , 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 , 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业绩未达预期的门店 , 海底捞将关店缘由归结于疫情影响、部分门店选址失误以及缺乏优秀门店经理 。
同时 , 公司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下场 , 全权负责“啄木鸟计划” , 监督经营不佳门店 , 并采取果断措施 , 收缩集团扩张计划 , 至此 , 海底捞“扩张”战略哑火 。
零售商论认为 , 海底捞“抄底”政策失策 , 除去疫情上下波动影响 , 另外则是海底捞尚未真正对于三四线城市居民生活的“参透” 。
一方面 , 小镇群体在“服务隐形价值”的消费述求上 , 远不如一二线城市 , 导致“海底捞式服务”并没有太多人群买单;另一方面 , 海底捞的消费规格普遍高于当地其它品牌 , 在本就不多的人群流量上 , 价格方面基本无优势 。
02 县城折戟 , 亏损加剧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 , 在海底捞持续9个月的逆市扩张中 , 在四五线城市开店速度最快 , 四线城市新开近80家门店 , 门店数量翻番还多 , 五线城市更是增长12倍 。
县城经济被誉为商业第二道增长引擎 , 在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覆盖面积密度高、竞争压力大的商业环境  , 越来越多品牌们将目光瞄准县城 。
从理论层面来看 , 三四线县城所代表的下沉市场 , 确实符合当下企业在大城市增长乏力的新补充势力 , 诸如新式茶饮品类喜茶、奈雪 , 社区团购类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 , 纷纷进驻县城 , 企图用基因复刻的方式 , 对下沉市场流量收割 。
但实际上 , 大部分企业对县城经济普遍存在认知误差 , 一方面 , 随着城镇化改造 , 农村人群逐步向县城流动 , 三四线人流量得到有力“补充” , 但对于外出就餐、高消费局(相对)而言 , 收入平平的小镇用户未必会买单;
另一方面 , 对于类似火锅等饮食习惯 , 年轻用户群体接受程度更高 , 而且对于品牌也更加认可 , 但县城天然年轻群体少 , 在人流量本就不大的县城 , 惨淡经营也属正常 。
【投稿|县城折戟,海底捞“捞不动”?】再者 , 开设线下门店很大程度依托于店内运营 , 一位合格的店长 , 将为企业减少诸多不必要的损耗 , 海底捞短期内快速扩张带来的人才短板 , 势必引发企业管理问题 。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就曾坦言优秀管理人员缺位现象 , “疫情前没有体现出店经理的真实能力 , 而如今快速增加了500多家新店 。这些新成长店长没有经验 , 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 。”
扩张之下 , 各项成本也在增加 , 据海底捞半年报数据显示 ,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的成本达85.02亿元 , 同比增长95.5% , 员工成本达71.61亿元 , 同比增长75.8% 。
物业租金及相关支出达1.98亿元 , 同比增长125.2% 。此外 , 业务扩张导致其2021年上半年资本负债率达75.4% , 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一倍 。
市场容量压缩、管理人员缺位、亏损额度加大 , 在过去的一年里 , 海底捞无疑陷入投钱砸空响“三重奏”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