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Keep背后的三位关键80后投资人( 三 )


但当时Keep并没有处在融资窗口期,王宁直接拒绝了袁野,袁野便通过各种渠道与王宁沟通 。最后在2016年,五源资本和GGV领投了Keep的C轮,总金额3200万美金 。
在投资Keep之前,袁野已经先后投出了快手、脉脉等大众熟知的互联网产品 。其中脉脉也是靠袁野「死缠烂打」争取到的项目 。
他跟创始人林凡见过两次,因为已经拿到了其他机构的TS,林凡每次都不太想去 。袁野便打电话一直强调「我们很快的」并且告诉他五源资本有意向投资 。最后袁野与刘芹一同去见林凡,很快地敲定了投资 。
对项目的执着与笃定来自他对产品的理解 。袁野因为对互联网和商业感兴趣才从事投资,但他此前并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他对产品的认识,几乎都来自进入投资行业后的学习积累 。
2011年袁野加入五源资本,并为自己定下投资方向: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一切以人为中心的产品 。
此后,袁野投资出手并不多,10年里只投资了十几个项目 。他投入大部分时间与创业者沟通,聊产品,提建议,做相关的投后管理工作 。
这种「修炼」颇有成效 。2013年,袁野投资职场社交App脉脉,并建议创始人林凡做实名制动态,因为「职场对社交的诉求与娱乐对社交的需求完全不一样,职场需要的不是Be Yourself,而是Better Me 。」
事后,林凡评价:袁野其实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产品经理 。
产品类项目讲究人性,考验投资人对人群的观察和敏感度,这也是上述三位年轻投资人的共性 。从人群、需求而非数据出发,是他们看产品类项目共同的思维方式 。
不过怎样看是一方面,看得懂又是另一回事 。90后是当时年轻用户的主力军,成长轨迹和生活方式与80后一代存在共同点,除了研究、学习,80后投资人看这类项目,还有着天然的年龄优势 。
去年「Z世代」成为创投圈的热词之一,00后变成了如今创业者的「香饽饽」,对于借势走红的很多消费、文娱类项目,已经有投资人大呼「看不懂」 。
没有人一直年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 。资源和阅历可能是年轻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所缺乏的,但面对变化的敏锐和勇气始终是他们的优势 。
搜索
复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