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智能座舱,离不开一场与手机的“终端话语权”角逐( 四 )


车机的优势则是在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状态下 , 可以省去手机的中间操作环节 , 给车主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方式 。
在42号车库网上 , 有一则早在2019年就已经做过的数据调查:对于车机交互 , 你更喜欢手机+投屏(例:Carplay)还是车载智能系统(例:特斯拉、蔚来)?调查共有279人参与 , 结果显示 , 选择手机+投屏的仅占比19.4% , 而选择车载智能系统的占比则高达78.5% 。
到这里 , 我们姑且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未来车机端能够在智能座舱方面发展趋向成熟 , 手机其实并不具备抢占车内智能座舱C位的优势 。
由上文分析我们认为车机端的“成熟” , 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软件生态的多元化 , 二是能够衔接手机终端的用户惯性 。
不过从市场的短期发展来看 , 不仅是如今老款与低智能化程度车型保有量仍然巨大 , 亿欧智库数据显示 , 虽然截止2021年10月 , 智能座舱渗透率已经达到50.6% , 但是10万以下与75万以上车型中 , 智能座舱的渗透率仍不容乐观 , 智能座舱的市场发展并不均衡 。
投稿|智能座舱,离不开一场与手机的“终端话语权”角逐
文章图片

谈擎说AI认为 , 这样的纺锤式结构发展 , 也许会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 , 车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终端话语权”仍相对较弱 , 在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导向下 , 用手机赋能座舱的使命可能仍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 而这正是车企造手机的机遇所在 。
也许吉利、蔚来等主机厂造手机 , 意指要登陆智能价值巨大的手机终端市场 , 抑或是为品牌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
不过对于早已进入存量市场的手机行业而言 , 从低端市场的荣米OV到高端市场的华为、苹果 , 群雄盘踞的行业格局中 , 蔚来们还能否分得一杯羹?仍需交由时间检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