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研究|北沟村的变迁:在文旅改造中自生长

文旅产业研究|北沟村的变迁:在文旅改造中自生长
文章图片

瓦美术馆外景,来源:2049投资集团
在怀柔慕田峪长城脚下,有一座130多户村民、一条道就可以走到头的小村落——北沟村 。这里在八九十年代还曾是穷乡僻壤:96年底,从桃山村嫁到了北沟村的宋翠红,发现这座与世隔绝的村庄从未跟上过时代的节拍:没有娘家村的柏油路面、酿酒厂、服装厂,没有商超、早餐铺,有的只是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 。
结婚以后多年,宋翠红和丈夫大多数时候依然在她的娘家村租房工作 。“我在家里边服装厂上班,后来自己开服装店,那边的工作机会比北沟村多太多了 。”
而今,宋翠红早已不在娘家村维持生计了 。北沟村——这个昔日被“遗弃”在上个世纪的旧村落,在历经了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天时对其乡村文旅的提携之后,尤其是2049投资集团从09年开始对它的乡村振兴带来的滋养之后,迈入了新的时代 。这也为原本“空心化”的村庄,带回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包括在瓦厂酒店如今做着厨师的宋翠红 。
宋翠红所经历的北沟村的变迁,是全国70万个行政村中,无数个文旅改造的旧村中的一个 。它的改造特征,在于“非掠夺式”的有机整合:不迁出当地村民,让村民不会失去原乡;充分转化村民闲置房功能,鼓励他们自办民宿、餐饮;被改建成酒店的废弃老旧厂房,也留存了传统村寨的基本风貌……
也正因为此,北沟村又是与众不同的 。旧村民与新来的建设者之间,有着难能可贵的默契与融洽 。这座村庄,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始于自上而下的帮扶,而又繁荣于自下而上生长的范例 。
改造中保留原有的村落生态去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容章节中有提到:“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
北沟村的旧村改造,最核心的就是保留原有的村落生态,并且遵循村子原本的文化肌理 。
2009年,2049投资集团总裁阚冬女士因为乡村建设第一次来到北沟村时,就发现这座充斥着废弃的燃气站、大棚房的村子,因贫穷而显得破败不堪 。
但彼时的北沟村也是有着它自身的魅力的:古稀的老人依旧在树上采摘的勤劳身影,淳朴的村民牵着驴子在村中驮运物资的剪影,还有北方农村常见的红色砖瓦房,都让阚冬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有着北方典型秉性的村子 。
自此,阚冬希望与最初因扶贫契机而结缘的北沟村,有更多联结,这也就有了她与丈夫在此处的安家落户,还有这座村庄后来在2049投资集团的运营之下的旧村改造与文旅发展 。
如今,在北沟村,游人可以看到由老旧燃气站改建的三卅精品酒店,由旧琉璃厂改造的瓦厂酒店,还有由小园面馆改建的瓦美术馆,在北沟村形成三角之势,给人一种不失固有的村落文化,同时又融入了现代感的风格 。
文旅产业研究|北沟村的变迁:在文旅改造中自生长
文章图片

三卅精品酒店入口 拍摄/钛媒体App 曾朦萱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我们对村子文化进行了特别深入的一些挖掘,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毗邻长城,还包括建筑的色彩、材质、风格,这些都成为了设计师们的抓手 。”阚冬对钛媒体App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