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Keep巨亏冲击上市,更多玩家苦苦挣扎,互联网健身是个好生意吗?( 五 )


“我2月21下单的布朗熊电子秤,26号显示等待快递揽收,3月3日还没揽收好,客服根本找不到人 。整个服务态度给人的感觉是花钱买罪受 。”
对于这些投诉,Keep可不能无动于衷 。
投稿|Keep巨亏冲击上市,更多玩家苦苦挣扎,互联网健身是个好生意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黑猫投诉平台)
除此之外,发挥好内容上的优势也很有必要 。在这方面,已经在美上市的Peloton,就为Keep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
价值研究所在此前的报道《被亚马逊和耐克争抢,市值缩水八成的Peloton给Keep们上了一课?》里分析过,Peloton智能健身产品之所以能支撑起超高溢价,其内容生态贡献了一份力量 。
总的来说,Peloton十分注重硬件和软件业务的融合发展,打造自己的健身闭环:即以跑步机、健身单车等硬件为载体,通过向用户提供内容订阅服务一边扩展营收来源,一边提高用户黏性 。
同样拥有大量原创课程内容的Keep,或许可以从Peloton的发展模式里吸取到一些灵感 。
  • 开拓团课等B端营收渠道
自疫情爆发以来,职场人士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企业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承接各类企业的团建健身活动,更进一步将这些企业的员工发展为自身忠实用户,也是Keep未来可以发力的方向 。
数据显示,2020年初疫情蔓延的时候,就有包括戴尔、盒马鲜生、中国民申银行、光大信用卡、安踏、领克、红布林和新东方在内的23家企业加入Keep的守护健康互动联盟计划,鼓励自己的员工在Keep定制的居家运动课程指导下进行运动健身 。
这一次合作,可以看做Keep在B端的探索和尝试,这个市场在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发 。Keep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针对B端客户推出更多针对性的产品和课程 。
比如Keepland在此前推出的健身小团课就瞄准B端市场,为企业员工提供定制课程,包括低成本的就近健身专属指导等 。如今Keep和线下健身房进行合作之后,教练、运营团队进一步扩大,相信会为其推出类似的服务提供支持 。
 
  • 加强直播生态建设,打造优势IP
最后,针对上文提及的缺乏优质IP和直播资源等问题,Keep也有必要做出回应 。
资料显示,Keep已经尝试搭建一个KOL认证培养体系,对平台内容生产者进行严格的甄选机制,为达人、专业创作者提供对应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流量扶持 。比如Keep会将认证标志展现在投降右下角以及KOL的个人主页上 。而根据Keep的内容扶持政策,和平台签约的作者每个月还能获得一定的稿费报酬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打造专属Keep的优质KOL和主播,无疑视为日后加码付费内容业务做准备 。数据显示,2018年前后和KOL联合推出的Keep Class等付费课程受欢迎程度不低,且能显著提升用户黏性、会员转化率 。
在未来一段时间,要是能打造出像帕梅拉、韩小四这样的爆款KOL、主播,对于Keep的付费内容业务来说必然是一大利好 。
写在最后都知道Keep很年轻,其实它的创始人王宁更年轻——出生于1990年6月份的他,才不过31岁 。若Keep最终成功过会,“拿下第一个IPO的最年轻创始人”这一头衔将让王宁的名字被写进历史 。
从误打误撞进入在线教育行业,到K12全面爆发前夕出走创立Keep,再到错过了“双减”风暴、遇上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健身的窗口期,王宁的创业故事乍一看极富戏剧性,能走到今天也少不了幸运女神的垂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