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我所经历的过劳时刻

投稿|我所经历的过劳时刻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邹帅 唐亚华 李秋涵 宛其 王敏,编辑 | 李秋涵
你曾经因为工作忙到什么程度?
近期,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有三起年轻人猝死事件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 。他们都很年轻,在健身房突发不适的字节跳动员工,离世时年仅28岁;春节期间因脑出血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B站员工,出生于1997年;被曝猝死在出租屋的建筑设计师,也是95后 。
2020年4月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显示,猝死的诱因主要为情绪激动,占比26%,其次是劳累,占比25%,除此之外,有的还和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有关 。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猝死”成为一个出现普遍的词 。在丁香医生的《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里,被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数的人都有过担心自己猝死的经历,其中,主播、快递员、程序员、自媒体从业者占比最高 。
深燃与五位曾经和猝死“擦肩而过”的年轻人聊了聊,以期给职场人一些参考 。
他们中有的长期熬夜加班,在逛街时突然休克,经历过濒死状态彻底改变了生活观;有的因为工作压力大,突然呼吸困难、心跳紊乱,最终在目睹一位同事因病离世后,选择离职;有的长期加班,因疲劳驾驶接连出现交通事故,在向公司提议要关心员工未果后,选择了换工作;有的心悸胸闷在地铁上晕倒,在身体吃不消时,终于停下脚步,思考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反复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这本是常识,却需要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来唤醒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
逛街时休克被送医院做手术,开始反思高薪的代价阿博 | 40岁 游戏行业从业者
我这个工作熬夜通宵都是常事,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我又很少去体检,那段时间血压、血氧应该都处于不太正常的范围 。
爆发是在一次休息日和爱人逛宜家的时候 。我当时突然头晕想吐,心脏难受,赶紧找个床躺下了 。但是躺下之后也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不是普通的不舒服 。我昏迷前最后的记忆,就是跟我身边的爱人说:我不对劲 。
后来的事都是爱人告诉我的 。她当时立刻打电话叫120,幸亏到医院只用了半小时,到了医院马上被安排了开颅手术 。那种情况下,速度真的非常重要 。
这一次经历后,我辞职了 。经过调整,现在我身体指标都正常,也通过运动健身瘦了不少,每天10点多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 。
睡觉,比运动健身重要得多 。那件事之前,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下班明明已经是凌晨了,回家我不睡觉,还躺在床上刷手机 。我当时觉得自己需要一些释放,不能直接睡觉,所以越熬越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复性熬夜” 。
我2005年上大学,之后就一直在北京打拼 。写过代码,创过业,当过总监,经济条件也不错,以前的理想就是赚大钱,过特别好的生活 。但现在,我只想好好生活,每天运动、读书、和爱人散散步 。
从那次之后,不仅理想变了,我的性格也变了 。总之就是想清楚了很多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拼什么,只是觉得别人都在跑,那我也不能停下来 。
我有很多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他们无一例外都过着007、996的生活 。我非常理解,经历那件事之后我也经常提醒我的朋友们:好好睡觉,不要太拼 。互联网的工作不是全部,拿一份高薪,好像高枕无忧,但你要付出的代价,远超过那份看似体面的薪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