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对话编剧雷志龙:如何塑造行业剧的「时代感」( 二 )


后来转去做了编剧 , 刚入行做编剧的时候 , 真的很想写跟媒体有关的剧本 , 但当时都是委约创作 。直到做了三年编剧 , 终于有机会可以写一个自己想写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来说 , 《盛装》应该是我除了话剧之外 , 第一个完全按照自己想法去写的剧本 。
新声pro:第一次创作电视剧剧本 , 遇到过哪些困难?
雷志龙: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到写电视剧有多难 , 觉得能写就特别开心 , 后面才一点点认识到这事有多难 。尤其是写到第十五六集的时候 , 我甚至觉得这辈子可能都写不完这个剧本了 。我工作室有个小白板 , 白板上写着「写完《盛装》就去阿那亚团建」 , 结果第四年我们才去成阿那亚 。
新声pro:媒体题材的电视剧比较少见 , 处理起来有难度吗?
雷志龙:把媒体这个行业展现给大家 , 确实挺费劲的 。我也是第一次写电视剧 , 怎么在电视剧里构建事件冲突 , 没有抓手 , 比较难 。爱情、亲情题材的电视剧 , 其实都比较容易找到对标 。媒体题材的电视剧国外有一些不错的样本 , 但我们不能直接沿用 , 因为大家的语境不一样 。虽然看上去好像都是在讲媒体 , 但对我来说就有点「抓瞎」 。当时真的是凭着一腔无知和一腔热情 , 就开始了创作 , 后面就一点点顺利起来 。
新声pro:你之前主要创作话剧、电影 。不同品类的内容产品 , 对你的创作思路是否产生影响 , 或者说一些改变?
雷志龙:一定是有区别的 ,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体量不一样 。一部商业电影一共是110场戏 , 我写过那么多电影剧本 , 基本上单部电影剧本需要的字数在四五万字左右 , (当然这字数不包括反复的修改) , 但是电视剧一集就得一万多字 , 《盛装》我当时写了36集 , 36集就是40多万字 。
篇幅不一样 , 就要求故事框架更复杂 。电影的结构也很复杂 , 但电影还是一个截面 , 往往表达清楚一个主题就可以 , 但电视剧不一样 , 写的时候你需要每一集都留「钩子」 , 最好每一集都能有个小高潮 , 隔几集有一个大高潮 , 这样观众才能看的比较舒服 。另外 , 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 写《盛装》的时候 , 也预设了观众对剧的要求不会那么低 。
新声pro:具体在创作过程中 , 哪些方面觉得比较困难?
雷志龙:首先 , 《盛装》是一本女刊 , 需要以女性视角进行呈现 , 这是故事决定的 。我需要写十几个女性角色 , 而且她们都得不一样 。这十几个女性角色 , 她们隶属于同一个杂志的不同阶层 , 或者说不同位置 , 她们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 聊的事情不一样 , 面临的困境也不一样 , 说的话也不应该一样 。最后 , 这些角色要交织、融入进一个故事里 。
其次 , 剧情方面 , 每一集都要有实实在的推进 。
另外 , 每一句台词都很难 , 难在细节 。我是个大直男 , 我得不断地代入到不同的女生视角里 , 思考角色该怎么说话更生动真实 , 但又不至于太奇怪 , 同时又能推进剧情的发展 , 承载价值观的输出 。男性角色也一样 , 他们的小心思、小心机 , 我也得去琢磨 , 然后一点点去把它刨出来 , 这个过程中确实有点「精神分裂」以及「精神自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