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咖啡界“苹果”登陆上海:行业变阵,谁将成为主宰者( 四 )
在二三线城市 , 甚至是十八线开外的地方 , 为了避免激烈的价格战 , 咖啡店老板们通常会在定价上达成共识 。以蓟州主城区为例 , 一杯咖啡的定价通常在20-30元之间 。在这个价格带之外 ,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并没有可以选择的空间 。
把客单价直接压到最低 , 这是蜜雪冰城在茶饮赛道的那套打法 。而在咖啡赛道 ,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 。
只有常喝咖啡的人才会对价格敏感 , 因为喝咖啡对他们而言是刚需 。
所以较早看到了风口的那批投资人 , 投了Manner和Seesaw这类主打性价比的精品咖啡 。
把高坪效、性价比发挥到极致的Manner , 为这个行业提供了一种与强调“第三空间”的星巴克截然不同的模式:用最小的门店实现利润最大化 。
也有人持怀疑态度 。一位从事咖啡产业融资方向的人士认为 , Manner的模式可以参考 , 因为这个模式本身可复制 , 但难以打造出差异 。
当行业里大多数玩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内卷时 , 参赛的每一方都是在贴身肉搏 。
餐饮业属于实体经济 , 不像互联网行业在泡沫破裂后 , 终局是两强争霸或是三国鼎立 。即使Manner、Seesaw倒下 , 未来还会有其他精品咖啡品牌崛起 。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 未来中国咖啡市场的规模有多大 , 将取决于能将下沉市场挖掘到什么程度 。
Miller表示 , 很多看消费的投资人可能并没有真正摸透情况 。他曾有过切身体会 , “当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已经有1亿用户时 , 你的第一反应不是难以置信 , 可怕的是你甚至没有听说过它 。”
现在 , 蜜雪冰城、中石油、中国邮政 , 咖啡行业以外的玩家都看到了这个机会 。但是没有人能准确地估算出下沉市场的规模 。
换句话说 , 下沉市场还深不见底 。
04 不被关注的群体在产业链上游 , 咖农们通常对“利润”避而不谈 。不赔本 , 就是最幸运的事 。
大贸易商、品牌方可以把采购价无限拉低 。云南一家小型生豆供应商告诉餐盟研究 , 2020年他们曾为某品牌供应了300吨生豆 , 平均算下来每吨生豆只赚1000元 。最终分到咖农手里的利润寥寥无几 。
今年的行情更为惨淡 , 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巴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洪灾 , 导致阿拉比卡咖啡豆减产;国内最大的咖啡豆种植区云南因受霜冻灾害 , 同样面临减产困境 。
C端需求激增、B端供应不足 , 也就造成了星巴克、瑞幸等多个品牌集体涨价的局面 。
没有议价权的小型生豆供应商只能另谋出路 。做电商 , 以工厂价格直销 , 用低价吸引消费者成为他们新的生存方式 。
“滇潞”的客服小美说 , 疫情后他们注册了天猫旗舰店 , 去年4月正式开始运转 。最初整个团队只有她和老板两人 , 老板要亲自负责烘焙和发货 。他们发现 , 直接向消费者卖生豆的利润远比做供应商高 , 卖一公斤生豆每单大概可以赚5-10元 。
像滇潞这样的小型生豆供应商 , 在云南有上千个 。而鲜少进入公众视野的咖农 , 则是数以万计 。
一位资深从业者提及 , 尽管云南精品咖啡起步较晚 , 但近几年来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好 , 整个行业在向前迈进 。
以前的云南咖啡豆不分品种、不分海拔、不分处理方式 , 统一水洗处理成商业咖啡豆 , 用于拼配基豆 。现在咖农在种植时逐渐开始划分海拔、划分品种 , 淘汰低海拔的品种 , 尝试不同的处理方式 。
推荐阅读
- 投稿|年轻人的滑雪自由:赛在室外,热在室内
- 投稿|CRISPR专利争议新进展:诺奖得主团队败诉,华人学者张锋获美专利局支持
- 投稿|那些年遭抢购的“冰墩墩”们,最后何去何从?
- 投稿|网红品牌放弃“高端”路线?想得美
- 投稿|薇娅直播间“死而复生”的15天
- 投稿|《神秘海域》是下一个《古墓丽影》吗
- 投稿|降至“小米价”的iPhone SE 2,不再是我们口中的智商税
- 投稿|Zoom熄火,高增长神话还会重启吗?
- 投稿|小电科技裁员,共享充电宝的焦虑落地?
- 投稿|垂直电商,只有诗没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