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艰难的心理咨询
文章图片
【投稿|艰难的心理咨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经济观察报每周六,许澄都要踏上从家到上海进行心理咨询的往返路途 。许澄家在江浙沪“包邮区”的一个地级市,从所在城市到上海虹桥站需要近2个小时,而从高铁站到上海的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还需要1个小时 。
为了赶上下午2点的心理咨询,许澄通常在早上9点从家出发,做完咨询回到家时,天通常已经黑了 。这样的双城咨询日子,许澄已经风雨无阻地进行了大半年,有很多坚持不下去的时刻,但最让她感到难以维系的是每次500元的咨询费用,加上往来的路费等,许澄一个月花在咨询上的钱要3000元,这几乎占到了她每月工资收入的一半 。“奢侈”“折腾”等诸多质疑从父母等周遭亲朋那边涌来 。
许澄并非不想在家乡咨询,但即使在人均GDP排名江浙沪前列的城市,许澄在这里也几乎找不到靠谱的心理咨询 。
国内一线城市一家精卫中心的精神科医生肖瑞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心理咨询因为可及性和价格因素在中国还属于“贵族”式的治疗方式,而一般医疗机构提供的“普惠性”心理咨询则面临着时间难约等困境 。在肖瑞所在的医院,心理咨询的预约时间通常需要3个月到半年,最久的时候,咨询的单子甚至被排到了2年后 。
在2021年畅销全网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评中,一位读者这样形容: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从中学时就时常感到痛苦万分,陷入情绪的困境,总想通过心理医生抚平创伤 。但那时受制于父母、受制于金钱 。长大后我留在家乡工作,又不知道在哪能接受心理治疗 。蛤蟆先生得到疗愈的过程可能启发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也让我终于坚定了想去看心理医生的念头 。书本中,蛤蟆先生每周都穿过树林,跨过小溪与心理医生会面 。但在现实生活中,看心理医生的路途却远比书本中还要难得多的多……
咨询之荒许澄在两年前被确诊焦虑症后,每隔几个月就要去市里的三甲医院开药 。但她发现,尽管按时服药,情绪仍时常将她拉入抑郁和焦虑的漩涡中,“朋友的安慰和时间是有限的,家人也并不能完全理解”,这让她感到自己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 。许澄非常希望自己内心困扰的问题和症结能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 。
但在精神科就诊,医生通常只是简单地问一下症状和状态,加上开药的时间也就5分钟左右,即使挂了专家号,医生也只是和她多聊几句 。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给她提供心理咨询,可能只能去市精神卫生中心看看 。但在精神卫生中心,能预约的时间是上班时间,并且每周时间也无法固定 。“这意味着,我需要每周请假进行治疗 。”许澄只能放弃去医院做心理咨询的念头 。
在非一线城市的医院里面,也不见得有正规的心理科室、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一般三甲医院都有精神科或者叫心身科,但只有少部分医院可以做心理咨询,尤其在一些能级更低的城市,基本上只能选择去当地精神卫生中心 。”一位中部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医生表示,自己所在科室包括自己在内只有两位医生 。“我们这个城市的心理咨询几乎没有怎么起步,我也不太了解去哪里可以做到心理咨询” 。
目前,在精神科门诊中,绝大部分患者都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仅有少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心理咨询的治疗 。但肖瑞认为,精神障碍疾病中,病程越轻对心理咨询的需要程度就越高 。比如对焦虑、抑郁、强迫的患者来说,药物起到的是对症治疗的作用,而心理咨询则是重头戏 。“患者有时候焦虑太难受,心理咨询起效比较慢,药物可以先缓解一下他的焦虑情绪,帮助心理咨询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肖瑞看来,对这些患者而言,长远来说,心理咨询是最需要的治疗 。
推荐阅读
- 投稿|游戏出海局面变了,认知成为关键因素
- 投稿|可以抄底百度了吗?
- 投稿|生物医药大企业(Big pharma)和小企业(Biotech),正形成怎样的战略互动?
- 投稿|国产浏览器,为什么不受待见?
- 投稿|越卖越便宜,剑南春是个叛逆中年
- 投稿|美团佣金优惠,诚意有几分?
- 投稿|比亚迪半导体,配得上“车芯第一股”吗?
- 投稿|正午阳光为何走“偏”了?
- 投稿|网络作家的蜗居人生
- 投稿|“巨头公敌”元气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