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电商为什么越来越“散”?( 四 )
因此 , 平台基于用户在单一平台的行为偏好来进行消费者画像 , 并冀图以此为依据进行信息推荐与匹配 , 终究是徒劳的 。
年入百万的阿里P8能在京东上花几万元买一台高配电脑 , 但这并不耽误其在拼多多上下一单9.9元包邮的卫生纸 。
而从服务的供给方来看 , 目前尚不存在一个平台或模式能够满足以上所有优势 , 而是各美其美 。
比如淘宝的优势在于“多” , 满足消费者一站式买齐所有产品的需求;京东自营、美团等平台满足消费者对“快”的需求;天猫、京东和抖音强化“好”的认知;拼多多则聚焦一个“省”字 。
更重要的一点是 , 各平台都在细分优势中建立了护城河 , 谁都很难把对方彻底吃掉 。
淘宝的特点是“多” , 看似容易模仿 ,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 , 汇集众多长尾特色的商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 , 十几年打下的江山绝非一朝一夕能拿走;再比如京东 , “快”的背后是连续亏损了12年 , 很难再有对手能在时效上对其形成威胁 。
基于这些 , 电商行业的范式转变也就在所难免了 。平台不再是越大越好 , 而要主动做减法 , 放弃部分弱势市场 , 形成自己清晰的边界与定位 。过去是靠规模效应制胜 , 现在则要靠比较优势赢得生存空间 。
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情况下 , 防守远比进攻重要 , 如果有人非要深入他人的腹地抢食 , 代价必定是巨大的 , 最终也大概只能落个“杀敌一千 , 自损八百”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投稿|张一鸣,那些跳不动的「弃子」
- 投稿|追杀元气森林
- 投稿|游戏出海局面变了,认知成为关键因素
- 投稿|艰难的心理咨询
- 投稿|可以抄底百度了吗?
- 投稿|生物医药大企业(Big pharma)和小企业(Biotech),正形成怎样的战略互动?
- 投稿|国产浏览器,为什么不受待见?
- 投稿|越卖越便宜,剑南春是个叛逆中年
- 投稿|美团佣金优惠,诚意有几分?
- 投稿|比亚迪半导体,配得上“车芯第一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