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粉丝花了一个亿,爱豆的歌还是没人听

文 | 音乐先声,作者 | 朋朋,编辑 | 范志辉
“粉丝花了一个亿,爱豆的歌还是没人听 。”
说起流量明星的音乐作品,这基本上是大众的典型印象 。尽管从数据上看,他们已经在华语乐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销量神话 。 
数据显示,2020年5月,肖战的单曲《光点》在上线93小时35分钟后销售破亿,成为华语乐坛史上第一张销售破亿的数字单曲 。而紧随其后,蔡徐坤、张艺兴、鹿晗、王一博都先后实现了“亿”的突破 。
投稿|粉丝花了一个亿,爱豆的歌还是没人听
文章图片

但即便如此,提起这些流量明星的名字和歌曲,大众却想不起哪怕一段耳熟能详的旋律 。因为实在缺乏代表作,以至于推荐一首自己的歌给别人,还要冒着被群嘲的风险 。
那么,流量明星的歌曲真的不值一听吗?为什么实现了如此高的销量后,顶流艺人还是没能拥有一首高国民度的作品呢?
顶流艺人的“国际军备竞赛”“我记得两年前,十大热歌榜单里基本都是爱豆,网上骂声一片 。好了,看了今年的十大热歌之后,你觉得哪个香?”
投稿|粉丝花了一个亿,爱豆的歌还是没人听
文章图片

2021年年末,在TMEA颁出的华语乐坛十大热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时,知名乐评人、音乐制作人邹小樱在微博上评论道 。彼时,“抖系”神曲屠榜了十大热歌,网友纷纷愤慨华语乐坛已死 。而网络神曲如今能突围到主流的颁奖舞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监管之下流量艺人的式微 。
“2018年以前,国内头部的流量歌手聘请国际知名制作人,或者直接从国际版权库买歌 。”邹小樱告诉音乐先声,这段时间的努力让国内流量音乐的制作水准“多快好省”地达到了国际水平,“那时的流量歌手们正在进行一场‘国际军备竞赛’ 。”
2014年,陆续回国发展的“归国四子”将“流量明星”一词带到内娱,他们凭借粉丝的超高的执行力和购买力,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相应地,在音乐的制作逻辑上,由国际团队操刀词曲、制作成为常态,流量明星们也致力于全方位复刻欧美、日韩的水准 。
比如,在鹿晗的音乐作品里,Djemba Djemba和Santell是两个不能忽视的名字 。其中,Djemba Djemba是洛杉矶知名的制作人、作曲人和DJ,他与Madonna Ciccone、Justin Bieber、Britney Spears都有过合作,还与Santell携手制作了鹿晗的专辑《RELOADED》和《XXVII》 。而张艺兴则从《独角戏》开始沿用了韩国的制作团队Devine Channel,他还为张艺兴量身定做了专辑《SHEEP》 。
投稿|粉丝花了一个亿,爱豆的歌还是没人听
文章图片

这些国际制作团队保障了音乐作品的专业度,具备了相当的国际制作水准,但另一面,在制作上的高投入却无法让这些歌曲出圈,形成与其匹配的国民度和影响力 。
究其原因,“没人想听外来和尚念本地的经 。”资深唱片企划、知名乐评人流水纪评价道 。
在他看来,从语言到风格一味模仿欧美和日韩的流行音乐,本身就是在冒险 。模仿和复刻的尽头不过是“一模一样”,对于国外市场而言,同样水准的作品大可不必听“舶来品”,而在音乐产业愈加全球化的同时,国外顶尖的流行歌手对于国内的歌迷而言一样唾手可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