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粉丝花了一个亿,爱豆的歌还是没人听( 四 )
文章图片
即便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走出的网红类歌手,也并非会因为所谓“洞悉了市场偏好”而万事大吉,同样可能在变幻莫测的大众审美面前畏手畏脚 。由于缺少流量明星的资源倾斜和公关加持,他们往往更迫切地想要以一首过硬的“破圈”歌曲来证明自己 。
与刘宇宁合作过歌曲《乞丐》歌词,并担任企划制作统筹的流水纪表示,2019年,考虑到刘宇宁刚爆红不久的职业阶段,希望可以在歌曲中讲述一个爱而不得同时足够通俗的故事,尽量最大范围地唤起共鸣 。但是直到进入录音棚,当时的刘宇宁甚至还在犹豫是否要唱这首歌 。原因是担忧歌迷会不会买账,“可能缺少短视频热歌的特质,不够抓耳,不够‘彻底接地气’ 。”
可见,互联网推翻了电视时代夯起的巴别塔,在音乐乃至整个文化上,公众已经很难在审美偏好上达成共识 。不仅是流量明星,各类音乐人都只能面对自己独有的受众群体深耕作品,然后在超前广泛的听众群体间等待一个“破圈”的可能 。
“登上春晚一跃成为男女老少都认识你、喜欢你的全民偶像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在流水纪看来,“也许只有粉丝群体足够大的流量明星,才敢在音乐作品上做个人化的表达 。”
如何打破作品无法出圈的困局?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著名论断,认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
在他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本身,以及它带来的社会变革 。纵观如今由流媒体主导的音乐产业,可谓将这一论断推向了极化 。
在唱片业时代,广播电视和实体唱片作为音乐承载的媒介,打造了许多火遍大街小巷的全民偶像 。
从四大天王到快乐女声,本质上都仰仗着媒介培养的审美共识 。而在唱片业崩盘、流媒体接管之间,网络歌曲和彩铃下载到MP3中,音乐的制作和发行都呈现出全新的样态,并向下沉市场进军 。而在当下流媒体与短视频分庭抗礼的时代,互联网思维重塑了整个音乐行业的体系和格局 。
在曾宇看来,媒介的变化使得国内录制音乐产业的发展分崩离析 。
就欧美乐坛而言,他们的录音工业发展是数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发展出专业化的人才和分工,有相对严谨的行业共识,由此保证了从业者在相似的审美和技术水平下良性竞争 。国内的音乐行业在飞速的变革中,原始而混乱地运行着,而在广泛而复杂的听众面前,数据逐渐成为主导力量 。
“平台方有选择地把歌曲放在首页上推荐所创造的收听量,再精良的制作也很难追赶上 。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方是主导力量 。”曾宇多少有些无奈,“在国内,早早地混淆了娱乐产业和音乐产业 。前者刺激受众的消费,后者才追求艺术上的质感 。”
流水纪也认为,目前音乐市场表面上占据了比从前更多的资源、触及更广泛的听众,但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浮现出专业化下降、缺乏良性协作机制的问题 。
“团队常常希望流量明星‘无所不能’来实现粉丝间号召力,艺人本身也‘自信心爆棚’地参与到各个环节中,缺乏术业有专攻的团队分工与配合,虽然不缺钱、不缺资源,但缺少适当的沟通与磨合,作品始终经不起考量 。”
对于流量明星而言,一方面是资本逻辑下,发歌考虑的是为了挖掘更多商业价值;而另一面,国内薄弱的行业基础和配套体系,又无法保证他们像欧美和日韩一样同时实现叫好和叫座 。
推荐阅读
- 投稿|联想手机再次选错路?
- 投稿|私有化退市的前程无忧,前途还能“无忧”吗?
- 投稿|茶饮界没有“星巴克”
- 投稿|三星返华,新官还差三把火
- 投稿|“当生活给我一朵小红花,我要笑着看它绽放”
- 投稿|2022年中国婴童零辅食行业市场洞察
- 投稿|她在大厂当Leader:偏见、盔甲与破壳
- 投稿|上海豪宅、五星级酒店背后的新资产投资逻辑
- 投稿|抖音"变长",爱优腾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
- 投稿|浪胃仙背叛出走,这回是“资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