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旦「植入就无法取出」的冠脉支架,DRG能管好吗?( 四 )


以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为例,一位具有循环系统疾病的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进行PCI治疗中,有三种DRG付费方式可选(FM11、FM13、FM15),价格在5.6万元—6.3万元,费用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材料费、手术治疗费、药品费,而从DRG付费模型来看,PCI术中冠脉支架的植入个数、单次住院行PCI术的次数、是否规范操作或进行其他操作将影响付费结构及付费金额 。
投稿|一旦「植入就无法取出」的冠脉支架,DRG能管好吗?
文章图片

DRG模式下,单病种付费封顶,结余归医院 。医疗机构发现,冠脉支架介入手术的价格,系参考之前三年均价,加权计算而来,总价近乎维持不变 。“如果控制好成本,医院利润不减反增” 。某三甲医院管理层告诉《财健道》 。
但是,这部分利润,进入了医院的账本,却较少流入医生的口袋 。也就是说,医生之前因冠脉支架产生的灰色收入,并未得到“合法化补偿” 。多位三甲医院医生表示,相对于50万的灰色收入,他们更愿意接受30万的合法收入,毕竟,前者让人心惊肉跳,后者让人睡得着安稳觉 。
中国医改进程中,业界公认,因医生诊疗费用受到严格管制,被大幅压低,以药养医成为医生维系较高收入的唯一选择 。问题是,后者被打掉,前者的提升还在路上 。
掌握专业知识的医生,凭借与患者/大众之间的信息差,再度祭出拆解术:精准放支架 。
近年来,精准医学概念泛起,在冠脉支架介入术中,“医生赚不到支架的钱,但评估值钱 。”胡大一说 。
既然患者喜欢精准,那么,准确无误地考量血管如何狭窄、血流比例如何,支架植入的位置,是否要与血流壁紧密结合,都是评估能够做到的 。市面上,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FFR(血流储备分数)公司也在兴起 。在临床上,导丝压力测量FFR也一直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一次FFR检查2万元、一次血管超声2万元,或者其他的几万元的设备检查,几次下来,就未必是2万元的几倍了 。
医保并不会报销,“但你做了患者并不会埋怨你,反而会感谢你,何乐而不为?”胡大一的“徒子徒孙”遍布全国,这些门道,他自然门儿清 。
投稿|一旦「植入就无法取出」的冠脉支架,DRG能管好吗?
文章图片

一个事实明摆着,医保基金虽被大幅节省,但患者的负担并未减轻 。
冠脉支架病种的医保付费并未减少,医生尚且如此,在一些医保付费大幅减少的病种上,医生们的拆解术就更是“必然” 。据《财健道》了解,一项重症治疗方案的当期成本,包括人力、检查、药品耗材等,为1.2万元,DRG只涵盖了1.1万元,科室净亏1000元 。医生们的对策是:在符合诊疗指南、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将本该一次性完成治疗的方案,拆解为隔周给药的方案,虽然患者住院次数增多且不方便,但DRG付费因此上升为2.2万元,而科室成本不变,从净亏1000元变为净赚1万元 。
这家科室负责人表示:如果DRG能够更合理地定价,比如1.25万元,每次诊疗科室只赚500元,医生们也不会拆解治疗方案 。
但在当下,当科室负责人就此质疑时,DRG制定方答复道:“请医院院长调配” 。
“如果我们去找院长,要求补偿,院长的办法就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被拆了东墙的科室又会反弹,这不是人为制造科室矛盾吗?”这位科室负责人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