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旦「植入就无法取出」的冠脉支架,DRG能管好吗?( 五 )


另一位权威医生表示,DRG是一件好事,但政府、医院、患方、医务劳动者,需要相互让利,相互理解,才能长久和共生,单纯指责任何一方,或者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医改措施,都不能持久存在和落实 。
DRG改革迈入深水区在接受《财健道》采访时,胡大一表示,尽管集采打掉了经销商,但并没有改变医院的运营机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奏效 。一是没有解决谁养公立医院,以及如何养公立医院的问题;二是医生、护士工资、绩效配比仍不平衡,成为过度医疗的推手 。“集采的确保住了国家医保的钱袋子,打掉了不必要的泡沫,但并未从根本上使患者获得实惠 。”
当改革迈进深水区,阻力与光亮并存 。从DRG政策支持者和一线医生对话中,依稀能闻到“火药”的味道 。
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唐轶男是DRG政策的支持者 。她认为,医院绩效分配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专业的工作,基本工资与奖金的分配逻辑,在DRG后需要根据不同科室和病种的临床特点进行重构,这个过程会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过渡期内,结余留用的效果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医院职工的收入上 。但以冠脉支架为例,集采后,在DRG试点地区的医院,做这个手术还是很赚钱的 。
目前来看,对冠脉支架植入来说,北京地区6万元的病组定价覆盖成本绰绰有余 。对医院来说,会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结余部分就可以发放给医生,或者投入到学科建设中 。
接近医保政策制定的人士告诉《财健道》,在未来3年,国家医保局为了持续推广DRG,病种定价仍会给医院比较充足的空间,不会缩减太多 。但3年以后,药品耗材成本进一步下滑、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和分配关系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后,冠脉支架病种医保付费进一步降低是大概率事件 。
但某地区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浩却不这么认为,无论是集采,还是DRG的对应都是医保、医院,而员工绩效并不在这套系统之下 。无论是集采还是DRG,都是医保制度的改革 。根本目的是解决医保基金穿底的问题,医院的薪酬改革、治疗方案都要跟着医保的钱袋子走,而不是与医学治疗指南、专家共识匹配 。让一个医生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拿算盘,是医生们最反感的事情 。
王洋医生说,大部分医院人员的薪酬占比目前不足医院总支出的30%,与目标的60%相差甚远 。此外,现在只是试点阶段,试点结束后仍会暴露诸多问题,待解决不止于此 。
投稿|一旦「植入就无法取出」的冠脉支架,DRG能管好吗?
文章图片

胡大一认为,集采、DRG是双刃剑,如果想真正地惠及医生、惠及患者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多点执业可能是医生唯一的出路” 。
DRG可以预见的未来,唐轶男说,医保本身定位就很明确,“保基本、广覆盖”,高端医疗需求和创新产品会逐步被挤出,为商保市场的成长带来新的动力 。
同时,效率高,成本低的医院会凸显其竞争优势,这些就要看医院“CEO”的能力了 。
甚至说,因为医院有主动控制成本的动力,当DRG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需要政府集采了 。特别对于有自主砍价能力的大医院,有可能会在耗材和药品的采购上和厂商进行二次议价 。
集采、DRG正在拆解冠脉支架,试图从根本改变中国医疗未解之难题,只是多米诺骨牌推到哪一步,还犹未可知 。
1984年,饱受过度医疗之苦的美国正式施行DRG 。5年后,大批医院倒闭,也有大批医院加速发展,中国又会如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