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你的智能音箱为什么这么傻?( 五 )


智能语音,颠覆性时刻尚未到来跟踪报道语音技术十多年,和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高层打过交道的詹姆斯弗拉霍斯,曾在2019年出版的著作中兴奋地断言:“每十年左右,人与技术的互动方式就会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
智能语音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历史的转折,因为运用语音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特质——这一能力把我们和其他物种区分开来 。” 他把语音称为学习成本最低的工具,超越文字和画面,成为人类与机器交互的首选 。“人们会抛弃键盘和触摸屏,而选择更自然、更让人自在的语音界面 。” 然而事情似乎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
小度系列通过带屏音箱实现的“逆转”,和各家智能音箱巨头在带屏新品中投入的精力,似乎都在宣称,用户很难放弃屏幕 。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视觉依然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同詹姆斯所言,语音确实是学习成本最低的工具,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在生活中天然习得的技能,没有额外学习成本 。但同时,语音交互也存在低效问题 。在需要更高效接收信息,帮助自己做决策时,人们会像于杨那样直接打开歌单,挑选自己想听的歌曲,而不是自己决定好一切,再准确无误地告诉智能音箱自己想听什么 。 
归根究底,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还未抵达颠覆性时刻,尚不能取代文字/视觉/触觉的交互形态;也有可能视觉/触觉交互和语音交互之间,本就不是演进关系,没有谁会取代谁,不同技术将会相互交融,以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对于便捷、效率、舒适等多方面特征的需求 。 
随着越来越多带屏/触屏音箱配备电池,支持长时间不插电模式,智能音箱开始同样具备便携性 。甚至音箱这个名称也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延续,一个便携的触屏智能音箱,看起来更像是一块平板电脑安装了喇叭和智能语音系统 。 
投稿|你的智能音箱为什么这么傻?
文章图片

百度的可旋转智能屏新品,图源小度商城官网 
未来,有很多屏幕都可能完成这样的转变 。那块能听懂人说话的屏幕可能是平板电脑、手机、电视、或者冰箱上的液晶显示屏 。Alexa只是住在亚马逊Echo音箱里的智能助手,它也会住在任何地方 。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居住在音箱里的各位智能助手,更多承担的是娱乐职能和简单的工具职能 。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生王艳卿曾在研究中指出,好奇是大部分用户在家中使用智能音箱的最初动机,85%的被访家庭明确表示当初购买智能音箱是出于好奇的目的 。通过综艺植入和广告,智能音箱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新奇有趣,在低价促销的催化下,好奇心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 。 
与之对应的是购买后的使用行为 。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发布的报告,下沉市场用户使用量最高的功能是播放音乐,占比高达69%;其次是询问天气、播报新闻/故事和设定闹钟;控制家电排名第6,占比是34% 。 这些被高频使用的功能,都是国内智能音箱在诞生之初就具备的 。五年后,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新技术,足以让用户改变“新奇有趣”的初印象,用更严肃的目光看待这些每天被唤醒的智能助手 。 
从增长和营收的角度来看,智能音箱已经走到十字路口 。作为智能语音的一种载体,它是否能获得更大空间,还是逐渐被消解掉,成为智能语音的初代形态,还需要时间检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