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文科女,困在考场里

投稿|文科女,困在考场里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首席人物观,作者 | 未未,编辑 | 江岳
01 平静26岁的栗宝终于“上岸”了 。
这位暨南大学新闻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在工作3年之后,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公务员 。但几乎所有人在听闻她的录取单位后,都露出了迷惑不解的表情 。
她考上的,是山东某三线城市的老干部局 。用她在考试前参加的考公辅导班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份可以“直接退休”的工作 。老师在辅导班的工作是兼职,主业还在体制内,对系统很了解 。
栗宝的感觉也有些复杂 。
2019年,她从暨南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 。在这个被称为华语传媒“黄埔军校”的地方,她研究过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移民,还拿到过广东省挑战杯的二等奖 。毕业后的第一年,她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干内容运营,参与策划的活动,多次冲上过微博热搜 。
然而,在未来,她的主要工作,将变成给区里的老干部们起草关于退休福利的通知 。
真正上岸之前,她顾不上仔细思考每一个岗位对应的生活是什么滋味 。如同多数漂泊在海浪中而精疲力尽的人,海岸就是最重要的救赎,至于其他事情,等上岸再说 。
自打在2020年决定考公上岸,大大小小的考试,栗宝参加了二三十场 。多数时候是辛苦和紧张的,去年,她独自从山东去天津考试 。考试前一天晚上11点,她还在酒店的会议室里上面试课 。第二天早晨6点起床,从电梯里走出来的时候,她还在背题 。
但那场考试,栗宝最终还是没能通过 。
轻松的感觉,是从栗宝报考那个老干部局岗位之后开始的 。1:3的录取比例,她很有信心 。之前的好几场考试,她的分数都很高,只是因为报考了热门岗位才落榜 。
“退休”的岗位就好多了 。胜券在握的感觉让她提前放松了,还在辅导班的时候,下课之后,宿舍其他同学都忙着点灯熬油,栗宝不是打游戏,就是刷短视频 。
就这样,她轻轻松松去参加了考试,又轻轻松松查到了最终成绩 。
她记得那是2月的一个早上,官网从9点开始公布分数,但她睡到10点才慢悠悠起床,一手拿着面包片,一手端着水杯,坐到了电脑前,等待开机的时间里,不慌不忙咬着面包片 。
“第一”,她冲着在身在客厅的父母喊了一句,继续吃完了面包 。
“好 。”父亲的声音传来,栗宝探出头一看,他还在继续拖地 。沮丧和失望从她心底一闪而过,在父母眼里,她的优秀似乎是理所当然 。上次去天津的面试失败后,她听到父母跟邻居压低了声音讨论,提了一嘴,“她怎么这么不行呀?”
她最终用成绩回击了 。即使只是老干部局的文员工作,但在父母的价值观里,这就是成功 。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林木,也在“上岸”过程中感受了类似的情绪暗流 。
她考了两年博士,以一种偷偷摸摸的状态 。
林木的研究生就读于英国莱斯特大学,那是一所世界排名前200的学校 。因为学校排名靠前,她原本可以回老家太原,直接参加当地高校的教师面试,但她放弃了 。她学的是编剧,而太原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气场不合 。
她最终去了更有活力的成都,不过,仅仅工作半年就辞职了,专心备考四川大学的博士 。她意识到,高校教师确实是份好工作,但没了应届生的身份,再想进入高校,考博成了唯一的途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