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百亿Manner,迷失自我( 三 )


投稿|百亿Manner,迷失自我
文章图片

Manner上海首店图源 / Manner官微
可放在Manner身上,问题就会复杂化 。最为直接的,是可能破坏消费者“自带杯”的体验 。
Manner的模式是“平价+外带”,产品价格带在15元-20元,如果自己带杯子去“打”咖啡,还能减5元 。
生活在上海的陈默默说,在早午高峰时间段,Manner门店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打一杯咖啡,往往要等20分钟左右 。“每天喝两杯,一个月就能省300元,这笔钱对于精打细算的上海白领,和把咖啡当成日常消耗品的打工人,都挺有吸引力的 。”
如果外卖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自带杯的消费者大概率要等待更长时间 。一位Manner忠实用户告诉开菠萝财经,外卖开放后,提前20分钟下单,到店取,依然要等十几二十分钟,而且附近几家店的出品速度都不太稳定,不打算为这个等待时间买单了 。这样的声音不是个例 。
“Manner用的不是全自动咖啡机,大步幅扩张对咖啡师人才、供应链管理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李心怡分析道 。
商业咖啡的代表星巴克、瑞幸,使用的是全自动咖啡机 。Manner的精品策略让它更中意半自动咖啡机,也就是说,依然需要咖啡师完成制作过程 。
这样的决定依然来自韩玉龙,他曾对媒体提到,“不想要机械化,不想抹杀掉每一个咖啡师的个性,这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行业 。”
简单理解的话,使用半自动咖啡机的Manner,可以拥有更好的口感,对应的,操作门槛更高,标准化程度更低 。
不过,许多咖啡从业者并不迷信半自动咖啡机 。冯炜从一些咖啡创业者那里得到的说法是,全自动机器发展迅速,产出咖啡的质量未必比半自动咖啡机差 。
咖啡行业创业者陈璜也是同样的观点 。他体验过深圳和南宁的Manner,看到一些繁忙的Manner门店,出品和纯手冲的精品咖啡相去甚远,萃取出问题的情况也不时发生 。
“随时观察、调整萃取方案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一方面对咖啡师要求很高,另一方面这个工作很占时间 。”陈璜解释道 。他说,反倒用全自动的品牌,去哪家店喝都很稳定 。
如果从定位、营销角度去看,半自动咖啡机在他看来,就是“精品”定位最后的倔强了,至少在面子上,保留着精品咖啡的骄傲 。在咖啡文化比较重的城市,一台半自动咖啡机可能会是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 。
忙扩店、开外卖,半自动机器能兼顾质量和效率吗?后端的咖啡师培训能跟得上吗?不管外卖业务做得好与不好,都有难题等着Manner解决 。
资本成就,又受制于资本?花十几块钱买一杯拿铁,打开盖子一看,竟然有人工拉花的精品咖啡 。打工人会被Manner感动成“铁粉” 。
但资本不会 。资本想听的故事,是速度,是规模 。即便此前深陷造假丑闻,瑞幸速度仍时常被投资人提起 。
同样是定位中等价格带,都有比较丰富的非咖啡类产品,都很重视私域社群运营,“瑞幸能靠资本快速开店,你为什么不行?”上述投资经理说道 。
说起开店,Manner和瑞幸早有“瓜葛” 。2018年5月,瑞幸疯狂拓城时,已经成立三年的Manner不讲“规模”,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段没有署名的文字,“Manner,还是慢慢走吧,像个孩子一样,不摔跤就好 。我们还是想平安,长大,成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