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当华熙生物成为一家「化妆品」公司

投稿|当华熙生物成为一家「化妆品」公司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作者 | 郝美丽,编辑 | 杜仲
“有观点认为华熙生物是化妆品公司、是(玻尿酸)原料公司、是医美公司,这是对于华熙生物的误解,将单一业务板块视为了公司的全貌 。”在近日的2021年业绩媒体沟通会上,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道 。
华熙生物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生物科技平台公司,可2021年的整体营收基本就靠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
业绩报告显示,华熙生物2021年营收49.48亿元,同比增长87.93% 。其中,原料业务实现收入9.0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8.29%;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146.57% 。
虽然华熙生物玻尿酸原料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如今带来的营收十分有限 。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华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业务营收分别为7.61亿元、7.03亿元、9.05亿元,3年时间只增长了1.44亿元,天花板近在眼前 。
从这两年的收入结构来看,华熙生物基本已从一家to B的原料公司转变成了一家to C的“化妆品”公司 。
01 被稀释的原料生意“1个透明质酸分子,能锁1000个水分子 。”千禧年末,已在地产领域收获颇丰的赵燕在北大读EMBA,偶然间她结识了山东药物研究院研究员的郭学平,并惊叹于玻尿酸的神奇 。
当时国内的医美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玻尿酸还是陌生的“新物种”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赵燕预见到了其未来广阔的市场 。
不过,当时的福瑞达经营状况并不佳 。玻尿酸还未被普及,受制于有限的市场,福瑞达生物化工在成立没多久就陷入了亏损 。
2002年,赵燕以15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福瑞达生物化工50%的股权 。此后,赵燕又通过一系列股权运作,在2004年成为福瑞达生物化工的控股股东 。经历两次更名后,福瑞达生物化工成为了如今的华熙生物 。
当年华熙生物花45万买的发酵法生产药用透明质酸初始技术,经过20多年的研发,将玻尿酸发酵产率从一开始的不足3g/L,提升到12-14g/L 。并于2012年创酶切技术,实现玻尿酸分子量大小的精准控制 。
凭借技术、产能、价格等优势,华熙生物很快占稳了行业龙头的位置 。
从营收上看,近四年,华熙生物一直是增长态势 。2021年,营收增速最快,49.48亿元的营收较2018年上涨近4倍 。
具体来讲,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19.73亿元,增长比例达146.57%;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8.62%、21.54%;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101.43% 。
但漂亮的增长数据背后,是公司近三年以来除功能性食品外,三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均出现下滑趋势,曾经的主力产品原料业务毛利率下滑最为严重 。
高市占率并没有持续给华熙生物带来高额收入,原料业务增长乏力的同时,毛利率也在下滑 。数据显示,2021年华熙生物原料产品毛利72.19%(扣除运费成本化影响为73.9%),较2020年下滑5.9% 。同时,华熙生物2021年整体毛利率下降至78.1%,为近4年来最低 。
【投稿|当华熙生物成为一家「化妆品」公司】不同透明质酸原料产品之间的盈利差别大 。医药级原料产品售价最高,盈利能力最强;化妆品级原料产品售价中等偏高,盈利能力中等;食品级原料产品售价及盈利能力均较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