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缺的不仅是审计底稿( 四 )
也因此之前跌的一塌糊涂的中概股 , 在最近这几天出现小幅上扬的趋势 。
然而真正从中概股本身来看 , 其实这些公司缺乏的并不是审计底稿拿出国境的权利 , 也不是迎接PCAOB的审查有没有底气 , 他们真正缺乏的是跟美国机构投资人、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 。
纵观之前发生的 , 美国对于中国相应股票摘牌或者启动调查的事件 , 除了少部分因为政治因素影响以外 , 大部分中概股走到这一步其实跟缺乏交流有很大关系 。
毕竟中概股在美国发行的是托管凭证 , 也就是ADS而不是股票本身 。原因就在于中概股很多企业的业务不在美国本土展开 , 绝大多数都在中国国内 。如果按美国本土上市的规定 , 无法通过美国证监会的审查 。
因此 , 这些企业在美上市都是根据金融衍生的相关法案 , 发布股票托管凭证 , 间接走入美国资本市场 。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 那就是这些中概股企业的业务不在美国市场发生 , 尤其是很多互联网创新企业 , 其商业形态几乎独一无二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 , 很多美国的投资者乃至分析师 , 并没有办法理解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核心竞争力 。
也因此 , 如果这些公司的财报出现一些异常波动 , 虽然很有可能这些波动在国内媒体看来可以理解 , 但放到美国证监会和投资人那里就产生了信任上的怀疑 。
前段时间贝壳被机构做空的事件 , 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
所以与其说PCAOB希望审查所有中国企业的审计底稿是对中概股的不信任 , 还不如说这种不信任 , 是因为长期的缺乏沟通和对中概股各个企业业务不了解造成的 。
从这点来说 , 当下中概股企业缺的并不只是审计底稿能否公开 , 如何加强跟美国监管部门和投资人之间的沟通 , 是各家中概股企业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重要问题 。
推荐阅读
- 投稿|从电子大亨到医疗“新贵”,全面解读三星集团的医疗创新逻辑
- 投稿|是什么让奥斯卡逐渐失去了关注?
- 投稿|孟晚舟亮相财报会:鸿蒙完成3亿台小目标,华为好起来了吗?
- 投稿|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的噱头吗?
- 投稿|谁是中国的英飞凌?
- 投稿|孟晚舟亮相,华为暂时小而美
- 投稿|千亿二手机增量市场,没有线下门店的机会?
- 投稿|MU5735下,“潜伏”着民航打工人的心酸
- 投稿|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玻璃大王
- 投稿|拆解美团,闪购是个有想象力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