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决心与陷阱,别被「研发投入」骗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深响,作者|刘亚澜、陈文琦科技股的这个财报季用“惨”字形容绝不为过,巨亏的继续巨亏,减速的接着减速 。上个季度(Q3)大家心照不宣地确认巨额的投资损失,这个季度(Q4及2021全年)大家又非常有默契地高度强调「研发投入」四个字 。
昨天发布的华为年度报告显示,华为2021年研发投入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创历史新高 。此前发布的腾讯财报显示,腾讯2021年研发费用达518.8亿元,同比增长33.1% 。而百度2021年研发费用为249亿元(其中不含爱奇艺的核心研发投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8% 。
不止是硬核巨头,我们看到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20201年都在研发费用上狂热加码:
* 蔚来45.919亿元,同比增长84.6%;
* B站28.4亿元,同比增长87.7%;
* 美团167亿元,同比增长53.1%;
* 小米132亿元,同比增长42.3%;
* 拼多多89.926亿元,同比增长30%;
* 贝壳31.94亿元,同比增长28.89%;
* 携程90亿元,同比增长17%;
* BOSS直聘8.22亿元,同比增长60.1%;
* 金山办公10.82亿元,同比增长52.15%;
(如果横向比较这些企业的研发费用,你也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B站研发费用是蔚来的一半,携程的研发费用比拼多多还多?)
一直以来,无论是“贸工技”与“技工贸”的大讨论,还是应对“卡脖”挑战的种种反思,「研发投入」都被视为观察企业是否具备长远发展眼光的关键,是否坚持“长期主义”的重要指标 。再加上当前整个商业进入存量时代、营销套路失灵,产品力、客户第一的背后很大程度也就是研发的积累 。「研发投入」四个字可以说是成为了各家企业的口头禅 。
而另一方面,研发投入的多少也正在逐渐成为企业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敲门砖 。一位头部审计机构TMT行业人士告诉「深响」:“近期,由于企业赴美上市进程推进缓慢,很多国内互联网、消费类企业转投港股上市 。而近期,港交所对于企业上市最核心的考量标准之一就是研发水平的高低 。而对应到企业来说,最直观的指标就是研发费用的多少与占比 。这也就间接的推动企业将更多的经营重心转向研发 。”
听上去,「研发投入」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之光,但在欢呼之前,有三个矛盾不可回避且值得思考:
- 研发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 研发是有周期以及失败可能性的,当研发的长周期遇见相对短周期的资本,两者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
- 研发投入的效果如何考证?研发的长期主义不等于没有短期目标,阶段性如何检验研发效果?正因为研发投入效果的长周期、难考察,这个指标是否成为了财技腾挪,甚至避税的挡箭牌?
事实上,研发投入的确是受利润约束的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研发投入越高,利润越低 。虽然研发投入或许能在未来带来巨额回馈,但如果在当下,研发投入过大,影响了利润,甚至给企业的现金状况、生存状况造成严重负担,那么这样的研发投入就需要审慎 。
比如AI(人工智能)行业的几大独角兽被资本市场热捧后抛弃,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巨大的研发投入尚未发挥出潜力,而自身造血能力又不足,导致入不敷出 。当研发的长周期遇见相对短周期的资本,两者之间的冲突通常是无解的 。
推荐阅读
- 投稿|存量用户时代,方兴未艾的客户服务SaaS
- 投稿|2022年中国音频行业产品洞察分析
- 投稿|一针HPV疫苗,帮他赚到4550亿身家
- 投稿|Google:人力资源专业已经是数据科学
- 投稿|阿北管不好豆瓣?
- 投稿|2000元炒到40000元,年轻人的第一块欧米茄“香”吗?
- 投稿|从珠三角到长三角:1728万货车司机困于电商物流
- 投稿|外资云落寞简史
- 投稿|泡泡玛特还是要靠Molly
- 投稿|405亿私募背后的28家文旅投企业,资本拒绝了谁,拥抱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