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互联网本来就是实体经济

投稿|互联网本来就是实体经济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周天产业分析
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仍然会将 2022 年 3 月 16 日视作「大奇迹日」 。
这一天之前的一周多时间,在港股美股上市的大量中国科技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下跌 。衡量中概股整体表现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幅超 10%,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单日下跌超 11% 。
而在 16 日下午开盘,市场彻底反转,当天 A50 指数期货一度涨超 9%,恒生科技指数当天收涨 22.2%,创下指数发布以来的历史最大单日涨幅 。未来难以预测,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回弹仍在继续 。
令市场情绪反转的是当天的一场高层会议:国务院金融委在专题会议上释放出稳定资本市场信号,并就中概股遭遇美方强监管以及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等问题明确表态 。
吃下「定心丸」,市场的非理性抛售应声而止 。真正体现了那句「信心比黄金还宝贵」 。
本文无意就市场波动做过多探讨,而是想聊聊这段时间,乃至近几年时间里,对于处在互联网产业所弥漫的一种论调氛围:「互联网不是实体经济,跌到地板上也没人会救」,「「上面」强调脱虚向实,所以就应该整治互联网」,「互联网公司丧失想象力了,靠不住,果然还是要搞制造业」 。
这些论调多少有点令人担忧 。
似乎从一些不易察觉的时刻开始,互联网被放在了「实体经济」的对立面,尤其是在强调制造业重要性的当下,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互联网行业,是应该被狠狠敲打的「反面典型」——因为在下跌时格外有「解释力」,很多人真的是这样想的 。
其实,历年来,高层会议给出的信号一直都很清楚:要警惕的「脱虚向实」,这里的“虚”绝不是互联网,而是资本的投机运作和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 。
互联网的确需要规范发展,这是因为这个行业自身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并不是因为互联网就是「虚」 。
应当承认,确实有一些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如前些年时兴的 P2P,寄生在互联网身上,但这不是互联网这种技术的原罪 。如果把整个互联网产业视作「虚的」加以摒弃,那就等于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
01 需要警惕的是金融风险,不是互联网这几年出现了一种论调,互联网被一部分人归结到「虚拟经济」,二者甚至在很多时候等价互换 。这就好比除了制造业其他都不算「实体经济」的论调一样,是概念上的混淆 。
互联网是不是「虚拟经济」,是,因为它的确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 。但互联网的「虚拟」,指的是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和政策语境里面「脱虚向实」的「虚」并不是同一事物 。
政策语境中所说的「虚」,用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的定义来说,是指「与虚拟资本与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所研究的「虚拟资本」 。
其实,在高层讲话和政策文件中,和「实体经济」连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始终是「金融」 。为什么「脱虚向实」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资本空转、金融挂帅会给国家带来可怕后果 。
在 1991 年到 2001 年,美国经济实现连续 120 个月的经济增长,但是在接下来的 10 年之中,美国各地一共关闭了近 6 万座工厂和生产企业,核心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 500 多万人 。金融蓬勃的迷醉却让美国几乎失去了在工业生产中的全球生态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