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货之光”进化史( 二 )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开始腾飞的起点 , 民族品牌的崛起契合了我们迫切走出国门并渴望世界认可的心理需求 , 这些国货也是从激烈的品牌战中厮杀出来的 , 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 。
做大不如做强联想衰落 , 而华为崛起 , 这两个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之间的擦肩转身和此消彼长 , 可以说是国产品牌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
1994年 , 联想经过两年时间的研发 , 推出了程控电话交换机 , 首次攻进华为的腹地 , 可是在这个需要持续研发投入的领域 , 联想做了没几年便迅速撤离 , 只有华为硬着头皮猛干 , 彻底占据了这个市场 。而到了2012年 , 当华为开始将资源倾斜到手机业务 , 反过来进攻联想的腹地时 , 联想不到5年彻底败下阵来 。
山寨机混战时代 , 联想尚能凭借自身供应链的优势跻身前列 , 但在智能手机时代核心技术匮乏的短板暴露无遗 。华为手机则凭借自研芯片、操作系统方面的优势 , 成功打入中高端手机市场 。
其实不只是联想 , 在国内市场上 , 尽管小米等品牌每天都在喊着“新国货”以作招徕 , 但一直以来 , 被消费者推崇为“国货之光”的国产手机 , 仍然仅是华为 。
在面板制造行业 , 同样上演着“联想”和“华为”的相似故事 。2008 , 夏普遭遇自1956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 它打算将在日本本土不具竞争优势的6代线出售 , 最后选择了中电熊猫 。
夏普帮助中电熊猫实现良品率90%以上的预期 , 同时 , 创维集团、TCL 集团及冠捷科技等也跟中电熊猫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 , 确定了下游的面板采购需求 , 天时、地利、人和齐全 , 中电熊猫丝毫不费力气 , 后来成了全球第六大液晶面板商 。可是这也造成了公司内部“能买就不造”的理念 , 认为买技术总比研发技术花钱少 。
京东方一开始也是靠收购生产线起家的 , 但在斥资购买国外生产线的同时 , 王东升坚持自主研发 , 以连年亏损为牺牲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产线 。
中电熊猫和京东方的结局可想而知 , 中电熊猫再一次想向夏普购买10代线、寻求技术支持时 , 结果被夏普放了鸽子 , 而京东方走出亏损 , 结束了漫长的低谷期 。值得一提的是 , 京东方前两年还把中电熊猫的两条生产线收入囊中 。
2012年 , 当华为靠技术已然在通讯设备领域独占鳌头 , 开始进攻手机业务时 , 同样在深圳的一家小公司 , 经过数年积累了研发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技术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及遥控器 , 次年 , “精灵”问世 , 一飞冲天 , 这就是大疆 。
大疆和华为的理念一致 , 都崇尚技术制胜 , 凭产品说话 , 凭技术说话 。
套用大疆无人机公关总监谢阗的一句话 , “大疆无人机能拆开的每一个零件都是自己生产的 , 底层代码都是自己的 , 无论是专利还是研究方法 , 任何无人机公司都很难绕过大疆 。”
大众对技术自主的认知提升 , 很大程度上是华为被制裁之后开始的 , 但各行各业的主流竞争其实早已从原来的价格争夺市场逐渐转变为技术支持创新 。这是市场规律使然 , 同时也是宏观视角下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