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学**轻松月入过万?深扒1元培训真面目( 三 )
所以说,“打着高薪的培训,业内人搭眼一瞅就知道其中门道,广告都是写给小白看的 。”
假设交了数千元的学费,也真的学到了技能,具备了接单能力,变现前景如何?苏苏拿有声书来举例,“四年经验,报价在1500元/小时左右 。普通的行情一般是在200元/小时上下,刚刚入门的新人肯定还要更低,100元以下也有可能 。”
简而言之,声音变现本身就不是预期中那么简单,行业并不具备学员理想中轻松赚钱的客观条件 。
另一方面,高价甚至分期贷款买来的课程,或许名不副实 。
文章图片
在消费者维权平台搜索相关案例,声音课、剪辑课、编程课、插画课等等课程,都能看到付费学员提出的“虚假宣传”投诉 。
课程内容方面,机构前期宣称1对1教学,后续得到的却是线上录播课 。且有学员对课程质量表达不满,表示付费内容其实都是“网上能搜到的基础知识” 。
变现环节,许多培训机构以从学习到接单的一条龙服务为卖点,实际上后期在就业资源方面难以保障 。黑猫投诉上不少用户集体投诉称毕业一年多,实际上一单也没有接到,培训机构也不再有人继续对接服务 。
付款时幻想轻轻松松月入过万,认清现实后才发现回本都是奢望 。
此时,不少人回想起交费时“老师”的退款承诺,试课7天无理由退款、接不到单也能退款,“会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
承诺归承诺,执行则是另外一回事 。
一位用户在分期付款开课吧平台的公考培训课程后表示,“听了两节课后,就过了四五天了,向班主任老师申请退款,班主任老师要么继续忽悠学员继续听课,要么一拖再拖,甚至直接不回复,一晃七天过去了,最后退款无门 。”
乱象背后,谁在收割焦虑“根源还是贩卖焦虑”,苏苏认为,疫情期间很多人可能居家的时间变多了,就想着做一些配音之类的可以在家轻松赚钱的工作,培训机构正好抓住了这种心理 。
委实,贩卖焦虑一直是“割韭菜”的一把利器 。
企鹅智库此前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显示,用户对于“功利性”知识的付费意愿远高于“非功利”知识,由精英人士提供的个性化“干货”相对更能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
因而,知识付费领域的套路屡试不爽:制造焦虑,然后平台给出精英速成内容 。
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增速达到202% 。这一年,正是以得到APP为首的产品高歌猛进的一年,而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身上最大的标签便是贩卖焦虑 。
视线回到当下,把知识付费的成功经验嫁接到五花八门的培训课程之上,联系疫情居家、失业待业等客观背景,镰刀又一次挥向了焦虑的人群 。
此外,教培产业的巨变亦是上述乱象爆发的内因 。
去年“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一众教培机构转型求生 。转型方向要么是从学科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么就是更为彻底,直接把受众从儿童转向成人,拓展成人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等 。前文“1元课”所涉及的多种培训课程,正在上述业务范围之内 。
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想象空间更大 。一方面,面向成人的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客单价普遍高于儿童学科类培训 。另一方面,考公、考证、技能培训是成年人的刚需,以“生活课”为代表素质教育则迎合提升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观需求,成人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值得看好 。
推荐阅读
- 投稿|火锅已沸:巴奴店长大战海底捞
- 投稿|碰瓷5大头部VC,假融资也太敢了
- 投稿|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 投稿|互联网招聘平台,卷在最冷“春招”
- 投稿|阿里会放弃飞猪吗?
- 投稿|盲盒一年赚10亿,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买泡泡玛特的账?
- 投稿|利润率不敌美的、小米,海尔智家突围得靠海外和智能?
- 投稿|柯南还没长大,观众已经老了
- 投稿|涨价潮下半场,车企开启能源争夺战
- 投稿|新茶饮“降价内卷”的尽头,是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