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摇滚、说唱、街舞、喜剧……青年文化流变史( 四 )


03 青年文化的通俗与脱俗青年文化不断在主流文化面前刷存在感的这些年,社交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
2014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开始全面普及,同时农村人口大面积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都市」叙事场景形成了 。
在这个场景下,过去乡镇为单位的社群化、乡土化社会在瓦解,而随着社会资本的发展,人们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从以前充满人性的角色,转向机器化的角色 。
城市看似人口密度大,但人与人之间的内心区隔反而更远了 。
而在网络世界,根据兴趣、性别、需求划分出各类不同社区,人在虚拟世界与外界的勾连变多了,现实世界的孤独感与虚拟世界的嘈杂感,形成了强大撕裂 。
青年文化的一重魅力,是抚慰孤独 。
嘻哈这种最早在上世界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黑人贫民区萌芽的文化,一开始是用来解决年轻人暴力打击彼此的替代品,街舞首当其冲,斗舞代替打架 。
此外,饶舌变成他们的心声,从最初的表达愤怒,到表达对环境的厌倦或无助,再上升到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发泄式唱法有了文化新高度 。
嘻哈流到中国时也一样 。
纵然《中国新说唱》已然N代,但说唱市场打开了,就不会囿于一片天地 。B站自制综艺《说唱新世代》迎来好评,《黑怕女孩》得到无数争议 。
投稿|摇滚、说唱、街舞、喜剧……青年文化流变史
文章图片

喜欢嘻哈文化的,大都是15-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个阶段的人,处在青春期和后青春期里 。心理正在产生巨大变化 。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认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是青春期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 。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感觉 。
而纵观那些备受好评的说唱歌曲,主题无外是拷问自我、原生家庭、反应校园暴力、家暴、坚持梦想等内容 。
15-30岁的人正处在人生发展的跌宕期,从生理上的青春期起到大学毕业的阶段,是人开始认识社会学着思考的阶段,但因为学生身份在社会中并无强参与感,所以产生更多不安,社会议题能给他们构成一种参与错觉,从而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 。
而初入职场到三十而立这个阶段,又往往是从雄心壮志到受捶迷茫的过程,这一时期,压抑愤怒无力交织,摇滚中对理想的诘问以及一些昂扬的旋律,又成了受众的心声 。
这种成长阶段和情感上的相通性,会放大青年文化在其拥趸中的魅力,让他们感到被懂被抚慰被陪伴 。
此外,青年文化的小众文化属性,隐含着一层「独特」感,对于未到成熟期的年轻人而言,与众不同,即是品位象征 。
04 青年文化的财力与魅力那么,青年文化突围了吗?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的 。
据大麦发布的《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场次约1.4万场,票房收入8.6亿元,观演人次超600万,其中受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节、演唱会观演人次占到12% 。
演唱会、Livehouse、剧场演出、脱口秀等各类线下演出火爆,其中Livehouse票房飙涨448%,脱口秀观演人次翻了六倍,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均超250% 。
往前看,在疫情尚未来临之前的2019年,中国演出市场的票房已经超过了200亿,年增长率7.29%,增速超过了同时期的电影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