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顺丰不能再犯错( 三 )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顺丰本希望通过发展经济件业务,带来更多的业绩增量,但新旧业务之间其实存在着一条界限,一旦超过界限,经济件过多地占用时效件的运力,低廉的收入就难以覆盖原本适配时效件的高成本,此时就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局面 。
对于长期赚取几毛钱单票毛利的通达系而言,对降价幅度自然有更成熟的把控,而对于进入经济件领域不久、业务量处于大幅增长阶段的顺丰而言,很可能就在这一轮降价中,触及了那条界线 。
2021年半年报中,顺丰曾针对定价4-5元的“特惠专配”(经济件类别之一)描述道,“未来在高峰资源投入上亦会做相应区隔管控,以确保相应资源和成本投入与产品定位更匹配,提升产品收益率 。”
除此之外,顺丰也开始采取类似通达系的加盟模式,开拓了一个对标下沉市场的独立品牌“丰网速运”,在收派两端搭建加盟商网络,只在中转和运输环节利用顺丰大网的融通优势,价格定在3元以下 。
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顺丰正在作出调整,但从全年业绩来看,这种调整还需要时间 。
03、行业内卷加剧换一个思路,既然加入价格战意味着牺牲毛利、游走在亏损边缘,那么顺丰为什么不干脆“隔岸观火”,保持自己“高端”的调性?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行业趋势下的一种必然结果 。因为快递公司们早就不再是“各守一方、相安无事”的状态了 。
曾几何时,顺丰给人的印象是“快”和“服务好”;京东物流只与京东商城深度绑定;“通达系”则以较低的价格和较慢的时效,共同占据着份额更大的那部分快递市场 。
那时候,大家的“个性”都比较鲜明 。
但不知不觉中,快递公司们早就开始了横向和纵向的布局——圆通收购了先达国际,发展起了国际物流;阿里在2019年携手三通一达投资菜鸟驿站,补足最后一公里的短板;韵达在2021年成为德邦第二大股东,试图提高大件运输能力;同年极兔在搅局中国快递市场后巨资收购了百世快递,站稳国内份额;完成独立上市的京东物流,更是收购跨越速运和德邦快递控股权,补上了快运业务和跨境物流业务的短板 。
花钱、并购、补短板,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各家快递公司都在利用各自的雄厚资本积累,壮大实力、重塑行业格局 。
在这其中,同样以自营为主,以“快”和“送货上门”为特点的京东物流,和顺丰在越来越多赛道上“棋逢对手” 。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1年京东物流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首次超过50%,为沃尔沃、小米有品、芝华仕等企业提供To B的供应链服务,客单价能达到34.14万元,显示了“抱大腿”的实力 。旗下达达集团的同城配送业务也日益壮大,2021年收入68.66亿元,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
而通达系除了横向扩展包括国际物流、大件物流(快运)等业务之外,也在“向上”兼容,推出更快也更具溢价的时效产品 。
面对这种“大乱斗”的行业局势,顺丰涉足经济件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
自电商快速发展之后,对应的电商件逐渐成为快递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通达系和极兔速递近年来增长的养分大多来自于此 。
与此同时,以时效件起家的顺丰,有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于企业客户的各种文件资料,且已经在高溢价的时效件领域内占据较高份额 。随着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财务凭证等的普及,“无纸化”是大趋势,顺丰原有的这类客户需求必然出现收缩 。
推荐阅读
- 投稿|QuestMobile 2021 年移动互联网黑马盘点报告
- 投稿|创投4万亿,中国银发经济将迎来黄金30年
- 投稿|安踏DTC,只撑起了半边天
- 投稿|“我朋友年薪百万,在盒马捞鱼”,一文看懂新零售的「哆啦A梦」
- 影视|遭遇最惨清明档,电影院逃不出“至暗时刻”
- 投稿|谁能阻止马斯克「无序扩张」?
- 投稿|老外也爱看国产剧了,文化破圈还有多远?
- 投稿|中概股危机,把我们推向历史的分叉
- 投稿|零跑汽车,没能领跑
- 投稿|比亚迪开启高端化:走进残酷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