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更好的引导活跃儿童的行为习惯

张凯荃和漂亮姐姐 亲爱的老师们,学生家长们,你们好,

我是小三班张凯荃的妈妈,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代表给位爸爸妈妈们,就如何更好的引导活跃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发表下浅显的看法与建议。
近期,网上盛行老师给孩子虐待儿童以及喂孩子芥末事件,家长们看到,触目惊心,会担心自己的小孩是否也会在学校遭此待遇,于此同时,老师们更是因此背负了巨大的心里压力,甚至说是认为幼师这碗饭越来越难吃,孩子们也都金贵的碰不得,可能严厉地呵斥会被家长误会成体罚学生。那么,对于活跃儿童,应该如何去引导,去教育呢?
为此,我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毕业的同学,请教她什么是活跃儿童?从教育学上说,活跃性是指儿童的反应性,指对新异刺激的积极反应性,表现为儿童对新异刺激的积极情感和趋近动作。所以在此,我们讨论的其实不仅仅是活跃性,而是与孩子的自我控制并行讨论。即抑制优势和本能行为,发起并维持劣势反应或行为的能力,表现为顺从要求,延迟特定反应,根据他人期望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等。那么我们现在所探讨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平衡调节孩子的活跃性和自我控制。
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家庭,或是学校独立能完成的,而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协调并进的。而在我们的孩子仍然处于学前教育的阶段时,我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更起到主导作用。结合教育专家的指导以及我自身管教儿子的经验,建议如下:
1.分享。
分享,是首要。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每一个父母都想尽己所能地为孩子去提供所有,不乏有过分娇惯孩子的。幼儿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强,也没有是非观,他所有的行为都是来自于习惯,娇惯就是父母给他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了为我独尊,不会与其它小朋友分享,在学校可能就会表现出他喜欢什么玩具,就抢过来独自玩,别人是碰不得的。所以家长们在家里,就应该去引导孩子和同伴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这样,在学校里,老师可以辅助引导孩子玩具是大家的,大家一起玩。
2.合作。
和小朋友们分享的同时,也会了合作。幼儿没有合作的概念,其实和其他小朋友们玩,也是一种合作形式。但是有些小朋友,在学校表现出攻击性强,易卷入同伴冲突中。平日我们家长可以在孩子和同伴玩耍时慢慢引导合作观念,或者陪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比如堆积木,再大一点,可以带他们去DIY。学校也可以组织类似的小活动,让孩子们开始接触合作意识。
3.自律。
自律差的孩子表现为,吃了一个糖,可能还要吃下一个,直到吃完了为止。自律性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自律性不好,可能就不听老师的话,让他坐着,他可能偏要跑到别的地方去。自律性差,将来在学习上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所以应该要从小培养自律性。从意识上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和学习中哪些事是他自己的事情,从简单的整理自己的物品,规划自己的时间,到一些事情上学会做出自我判断与选择;二是从行动上真正学会自我管理,父母和老师应该逐步实现从主导到辅导的角色转变,大胆的“放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专注力。
专注力在一定程度上和自律相关联的。专注力缺失的孩子的脾气更加暴躁,更易与同学,父母产生冲突与对抗,也更容易在学校招惹麻烦,容易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学习。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平时多关注孩子的爱好,去尊重孩子的爱好并鼓励支持他。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类型的玩具,会让他精力涣散。
孩子的活跃性很重要,孩子的自我控制同样重要,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正视并重视这些问题。没有哪个孩子天性是怎样的,孩子的天性其实就是我们作为家长和父母共同正确引导所形成的习惯。就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家长和老师是共同体。老师们也无须过于担心偶尔对孩子的严厉批评会引发家长们的误解,家长和老师直接的时时沟通也是对孩子教育的一剂良药。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如何能更好的引导活跃儿童的行为习惯】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