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版权费用外流,中国音乐产业被境外唱片公司收割?( 三 )
可以说海洋音乐集团是“独家版权”的始作俑者 。而“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 , 便很难再控制了 。
2013年12月 , QQ音乐宣布获得杰威尔(周杰伦版权公司)在内七家唱片公司的独家授权 , 开始进行独家版权布局 。
当时的中国音乐平台对独家版权的渴望 , 让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看到其中的高额收益 , 形成一个愿买 , 一个愿卖的“独特市场” 。
2014年11月 , QQ音乐成为华纳大陆版权总代理 , 成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独家授权模式的开端 , 由此开启了“三大”加入的第二阶段 。
2014年12月 , QQ音乐又签约了索尼音乐 , 成为后者在中国大陆的数字音乐音频内容版权版权总代理 。
随后到2017年5月 , 腾讯音乐与环球签下独家版权协议后 , 正式将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权都收入囊中 。
这中间有个有趣的插曲 , 2016年年中 , 海洋音乐冲刺美股上市失败后 , 因难以负担高额版权成本 , 于当年7月被腾讯控股 , 其后又与QQ音乐合并组成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
而合并后的腾讯音乐 , 拥有中国市场超过80%的独家版权并一度扩大至90% , 成为独家版权的“集大成者” , 这是独家版权竞争的最高潮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个是音乐平台争相争夺独家版权的时代 , 市场近乎疯狂 , 造成这种现象产生 , 并非某一家的缘故 , 只能说整个市场陷入了非理性的竞争当中——不断争夺版权活下来 , 或者熬死对手 。
事实上 , 在海洋音乐集团、QQ音乐之外 , 百度音乐、阿里音乐也加入争夺独家版权的大战 。
2013年7月 , 百度音乐与搜狐、酷我竞价 , 并最终拿下“中国好声音”全网独家版权 。
2015年 , 阿里音乐也签约相信音乐、滚石音乐、华研国际、BMG、寰亚唱片等多家知名唱片公司独家版权 。
而随着独家版权争夺战日益白热化 , 音乐版权的价格已十倍、百倍的增长 。而唱片公司除了获得音乐平台支付高额版权采购费用(预付费、销售分成等)外 , 还能获得股权收益等其他利润 。
比如在版权费不断飙升的2017年 , 腾讯音乐拿下环球唱片独家版权 , 付出了最初报价十倍的代价——据报道称 , 拿下环球 , 腾讯付出了3.5亿美元外加1亿美元股权的代价 。
版权大战的逐步升级 , 直接恶化了中国音乐行业的发展——受版权成本连年上涨影响 , 音乐网站数量从2005年的400家锐减至16家 。
如大家熟知的百度音乐卖身太合麦田 , 天天动听卖身阿里音乐 , 而背靠阿里的虾米音乐 , 在版权大战中失利后 , 一蹶不振 , 并最终于2021年2月正式关停 。
当然 , 在独家版权发展的十年中 , 我国数字音乐正版化率也大大提升 。只不过 , 最终走偏 , 从而逐渐被版权方绑架 。
这也难怪 , 2016年虾米音乐创始人王皓转战“钉钉”时称 , “音乐行业荒诞到令人发指 。”
这种荒诞现象的诞生有两个原因 , 一是独家买断的排他策略 , 二是不合理版权转授 , 直接抬高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成本 , 挤压了发展空间 。
03 独家版权的墙被推 , 但成本高昂的墙还未倒从盗版到版权时代 , 再到独家版权以及如今大家期待中的后独家时代 , 中国音乐产业虽然都了一些弯路 , 但大方向显然是对的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