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版权费用外流,中国音乐产业被境外唱片公司收割?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曾响铃中国音乐产业“苦独家版权”久矣 , 但音乐产业的苦 , 并不会因为“独家版权”的终结而快速消散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自8月31日腾讯宣布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 , 如今已经过去半个月了 , 而相关部门的处罚决定公布已近两个月 。不过 , 行业内版权开放授权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 也开始有行业媒体 , 质疑行业平台对反垄断的执行力度 。
而对用户来说 , 原来只能在腾讯音乐听的歌 , 现在在其他平台还是不见踪迹 , 使用体验没有一点改善 。
原因很简单 , 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时代虽然纸面上结束了 , 但过去多年 , 因独家版权被抬高的版权价格、带来的音乐产业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中国音乐人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 并不会随着一纸声明立即消失 。
就如一场大战过后 , 想要重新恢复正常秩序 , 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过往版权争夺造成的数百亿版税外流的情况 , 不知何时能有逆转 。
对现在的中国音乐产业来说 , 最关心的可能就是 , 独家版权带来创伤 , 什么时候能够痊愈 , 然后新生......
01 鹬蚌相争的独家版权问题 , 仍然没有解回顾中国音乐市场近十年的历史 , 本质上就是一部版权争夺史 , “独家版权”是贯穿十年战争的主战线 。
不过 , 过去多年的独家版权大战中 , 对中国音乐产业来说 , 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
多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 , 相关部门介入推动版权开放共享已有数次 , 市场观察人士每次都以为“独家版权时代宣告结束” , 但音乐平台却都通过一定方式保留了一定的热门独家内容 。
中国音乐产业被困在版权生意的泥沼中 , 音乐平台鹬蚌相争 , 境外唱片公司渔翁得利——他们拿走了绝大部分营收 , 既没有留给平台 , 也没有留给中国广大的音乐从业者 。
在“独家版权”盛行之际 , 据业内统计 , 截至2018年11月 , 三大唱片公司(环球音乐集团、华纳音乐集团、索尼音乐娱乐公司)歌曲总数仅占中国总曲库数量的10%左右 , 却拿走了中国音乐版权市场近60%的营收 。
更让人遗憾的是 , 这并非卖方(三大)一意主导 , 而是整个市场畸变的结果 , 最终畸形的收入分配和投入产出比 , 也给中国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 , 卖方市场下 , 版权上游方躺着“赚快钱” , 沦为版权贩子 , 不再介入音乐生产、打磨艺术 。
虾米音乐创始人王皓曾指出 , 以前的唱片公司基本都是一个个厂牌 , 他们自己制作音乐 , 是有审美取向的 。但现在 , 比如三大唱片公司 , 他们在全世界各地采购音乐 , 然后卖到世界各地去 , 已经不介入音乐生产的本身了 。
这也意味着 , 新生音乐人可能不再拥有厂牌唱片公司时代的成长土壤 。同时也让唱片公司可以挟版权以令音乐平台 , 失去了打磨音乐的耐心 。打包发售的模式 , 只能让少数头部艺人赚钱 , 且版权费只升不降 , 导致音乐平台的很多钱花得莫名其妙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