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恶性肿瘤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

10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有关情况 。近日,国家卫健委新发布了《2019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红星新闻从发布会上获悉,自2015年起,国家卫健委连续5年编制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可及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 。
在发布会上,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樊静、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任王拥军、国家重症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邱海波和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幺莉分别围绕《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介绍了自己所在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提升情况 。据介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但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稳步提升 。
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率下降至0.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率下降至1.7%
【国家卫健委|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恶性肿瘤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樊静介绍说,《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质量指标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反应住院患者诊疗质量的核心指标——住院死亡率,从2013年的1.7%下降到2018年的0.9%,下降了47%;心脏外科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诊疗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016年至2018年,在年手术量保持增长的同时,院内手术死亡率从2.8%下降到了1.7%,医院之间的差异也在逐步地缩小;内科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其死亡率持续稳定在0.23%的较低水平 。
国家卫健委|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恶性肿瘤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
文章图片

樊静指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常见心血管急危重症,致死率较高,经过近年的质量干预,2018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循证用药的情况改善非常明显,再灌注治疗率和到院90分钟内直接进行冠脉介入的治疗率均有提高,尤其是二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率由2017年的67.8%提高至2018年的81.5% 。
樊静还介绍说,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点 。跟2017年相比,2018年具有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出院抗凝治疗率从53.9%提高到56.7%,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风险评估的患者的比例也由32.9%提高至47.3%,提高了将近15% 。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
但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稳步提升
赫捷透露,根据近十年来我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但随着国家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不断进步,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也稳步提升,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
赫捷指出,在外科治疗方面,中国新术式、新理念、新研究有了原创性的突破,如胸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腔手术也已逐步在开展,中国学者原创的“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的新概念被全球胸外科学界接受;以荧光标记病灶及淋巴结为代表的示踪技术、三维重建及3D打印术前模拟技术、纳米刀等新技术也逐渐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
在放射治疗方面,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制定了多项放疗质控指南,全国已建立起1413个放射治疗中心,约86.2%的中心可以提供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约67.4%的中心可以提供调强放射治疗 。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以及新型治疗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存 。赫捷举例说,肺腺癌中针对诸多少见基因靶点研发的靶向药物使获益人群提高至70%;PD-1或PD-L1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使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下降30-40%;新型疫苗、新一代免疫双抗等不同形式的免疫治疗使部分晚期癌症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并长期生存 。此外,针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精准诊疗体系正逐步建立,通过标志物选择治疗患者,可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外周血无创分子分型体系使靶向治疗受益患者增加3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