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ref|规范HFrEF的药物治疗——RAAS抑制剂与MRA( 二 )


血流动力学稳定,应给予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 。
hfref|规范HFrEF的药物治疗——RAAS抑制剂与MRA
文章图片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1.作用机制
hfref|规范HFrEF的药物治疗——RAAS抑制剂与MRA
文章图片


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增加钾离子、氢离子的排出,具有明显的潴钠、排钾作用;
除经典的潴钠、排钾作用外,醛固酮可促进炎症、心肌纤维化及重构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
hfref|规范HFrEF的药物治疗——RAAS抑制剂与MRA
文章图片


2.心衰患者为什么要进行MRA治疗?
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且其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多项研究证实,患者存在醛固酮逃逸的现象 。因此,对于慢性HFrEF患者,仅服用ACEI/ARB/ARNI是不够的,MRA的应用也是必要的 。
hfref|规范HFrEF的药物治疗——RAAS抑制剂与MRA
文章图片


知识链接:
(1)醛固酮逃避或失效(aldosterone escape)
醛固酮逃避或失效(aldosterone escape)是指醛固酮部分生理效应消失,是一种保护性、对患者有利的过程,侧重于醛固酮的保钠、排钾作用 。
具体表现: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醛固酮升高,早期均能使肾远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尿钠减少,引起水钠潴留,但人体会对这种改变做出反应,一些排钠、利尿的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加,从而恢复钠平衡和容量稳定 。
(2)醛固酮逃逸
醛固酮逃逸(aldosterone breakthrough)是指应用ACEI或ARB后,醛固酮合成量不能相应地被抑制,是一种对治疗不利的过程,侧重强调醛固酮保钠、排钾之外的作用 。
具体表现:在采用ACEI或ARB治疗慢性心衰、高血压等疾病的过程中,血浆醛固酮在短期内下降,但长期治疗后,即使是高剂量仍可能出现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 。
3. MRA简介
(1)第一代MRA药物——螺内酯
螺内酯是一种非选择性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近,竞争性拮抗醛固酮受体,抑制K-/Na+交换,起到保钾、利尿作用;
现有研究认为,螺内酯对醛固酮抑制作用显著,可减少醛固酮引起的心肌纤维化及Mg2+排出;
局限性:利尿效果较差(仅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具有抗性激素的副作用,使患者体内黄体酮、睾酮等性激素的水平下降,导致男性出现女性化第二性征或勃起障碍,女性出现毛发变粗、月经失调、性欲降低等 。
RALES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了1663例严重心衰(NYHA Ⅲ-Ⅳ级)且LVEF≤35%的患者 。患者接受ACEI(95%)、β受体阻滞剂(11%)、利尿剂、地高辛(72%)治疗 。平均随访24个月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降低HFrEF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2)第二代MRA药物——依普利酮
依普利酮是一种选择性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与螺内酯基本一致,可阻止醛固酮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形成及由此所诱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与螺内酯相比,其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选择性提高,对雄激素及黄体酮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具有减轻抗雌激素和雄激素副作用的优点;
局限性: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对抑制醛固酮逃逸的作用相对较弱,长期需加大剂量或联用;无法克服甾体类固有的副作用(内分泌紊乱) 。
EPHESUS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6642例高危心衰患者(急性心梗后3-14d,LVEF≤40%),NYHA -VI级 。中位随访16个月显示,依普利酮可显著降低心梗后HFrEF患者的死亡及心血管住院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