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脑梗元凶”已找到,久坐、熬夜、饮料代水跑不掉,这是真的吗?

较真要点:
饮料代水、久坐不动、忽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经常熬夜、常吃高脂肪的食物 , 这五点的确都有可能增加患脑梗的风险 , 但它们都仅仅只起到增加风险的作用 , 谈不上是“脑梗元凶”这么夸张的说法 。
查证者:胡远东|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青年委员
饮料|“脑梗元凶”已找到,久坐、熬夜、饮料代水跑不掉,这是真的吗?
文章图片

近日 , 网上热传一则视频称 , “脑梗元凶”已找到 , 用饮料代替水、习惯久坐不动、不治疗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习惯性熬夜、常吃高脂肪食物等5种行为会增加脑梗风险 , 果真如此吗?
一、久坐、高脂肪饮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确是脑梗的“危险因素”
【饮料|“脑梗元凶”已找到,久坐、熬夜、饮料代水跑不掉,这是真的吗?】脑梗死 , 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 是指局部脑组织因为血液循环障碍 , 缺血、缺氧引起的以急性进展性局灶或者全身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想了解关于“脑梗元凶”的这些说法是否正确?首先我们要引入“危险因素”的概念 。
危险因素指一些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 , 疾病的发生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消除危险因素后 , 疾病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下降 , 但在现有条件下还不能完全阐明危险因素引起疾病风险增加的机制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 和血压、血糖、血脂过高等病理状态属于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 , 性别和年龄等则属于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那么开头提到网传的“脑梗五大元凶” , 是否靠谱呢?2019年版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列出了目前比较公认的脑梗危险因素 , 其中就包括缺乏运动、摄入饱和脂肪饮食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也就是说 , 久坐不动、常吃高脂肪的食物 , 忽略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治疗 , 确实会增加患脑梗的风险 , 但只是增加风险 , 谈不上是“脑梗元凶”这么夸张 。
然而《指南》中并没有提到“用饮料代替水”和“习惯性熬夜“ , 这两种生活习惯真的会增加脑梗风险吗?
二、用饮料代替水 , 脑梗风险会增加吗?
2017年刊登在《卒中》上的一篇文章对美国弗明汉研究中2888名45岁以上脑梗患者的饮料摄入情况进行了分析 , 结果发现与很少摄入饮料的人群相比 , 摄入更多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群发生脑梗的风险是2.96倍(95%CI,1.26-6.97) , 摄入含天然糖类的饮料反而没有体现出增加脑梗风险的效应 。不过 , 这一结果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也有可能是脑梗高危人群察觉到危险后 , 开始减少糖类的摄入 , 改喝更多人工甜味剂饮料从而导致了这一结果 。总之 , 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很难得出“喝饮料”这一行为与脑梗的直接因果原因 , 作者们也表示得出更具体结论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过饮料含糖量高 , 喝得多可能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 而这些疾病都是已经明确的脑梗危险因素 , 所以喝饮料会有可能间接导致患脑梗风险增加 。不管是什么饮料 , 都不该多喝 , 更不要说“以饮料代水”了 。
三、习惯性熬夜会增加脑梗风险吗?
再说习惯性熬夜 , 科研中一般把熬夜定义为睡眠不足或作息不正常 , 常见的研究对象是需要长期倒晚夜班的护士、特殊行业工人等群体 。2012年刊登在英国医学会会刊上的一篇纳入了34项研究、两百余万人的荟萃分析显示 , 倒班工作的确是脑梗的危险因素之一 , 不过平均仅增加5%的风险(95%CI,1.01-1.09) 。2009年刊登在《美国流行病学》上的一项对8万余名护士的研究也显示 , 长期倒班会增加脑梗风险 , 且倒班工作时长越久风险就越高 , 每持续五年的倒班工作 , 大概会增加4%的脑梗风险(95%CI,1.01-1.07) 。对于熬夜引起脑梗风险增加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 可能与睡眠不足时大脑的代谢废物清除下降、炎性物质水平增加有关(这里的熬夜指的不是睡得很晚 , 而是睡得不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