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继杰|从造纸工人到清华教授发12篇CNS,柴继杰课题组今日再发Science( 二 )


【柴继杰|从造纸工人到清华教授发12篇CNS,柴继杰课题组今日再发Science】柴继杰|从造纸工人到清华教授发12篇CNS,柴继杰课题组今日再发Science
文章图片


2004年 , 柴继杰教授选择回国 , 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 这是我国第一所由国家直接支持的一体化现代生命科学交叉研究中心 , 采用的是向美国看齐的“非升即走”体制 , 五年为一个考核期 , 柴继杰教授回来的时候该所才刚刚挂牌 , 如此选择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2009年柴继杰教授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17年获得德国科隆大学和马普遗传与育种研究所教授席位 。
值得一提的是 , 植物抗病领域现有的复合体结构几乎都出自柴继杰教授实验室 , 其中最具挑战和突破的是在2019年4月4日 ,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背靠背连发两篇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柴继杰、王宏伟与中科院遗传所周俭民的研究长文 , 揭示植物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 。这项成果解决了困扰全世界20多年的难题 , 并有望使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减少 , 国外专家甚至将这项成果的发现称为植物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
3
谈心得
好奇心和兴趣是坚持科研的源动力
科研事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光鲜亮丽 , 大家在新闻中看到的仅仅是1%成功的案例 , 他背后可能累积着99%的失败。科研本身是一个很单调、很无聊的过程 , 甚至可以说乏味 。因此 , 只有好奇心和兴趣 , 才是坚持科研的源动力 。
——柴继杰
柴继杰|从造纸工人到清华教授发12篇CNS,柴继杰课题组今日再发Science
文章图片


谈及自己的科研事业时 , 他表示 , 好奇心和兴趣是坚持科研的源动力 。
柴继杰教授表示 , 在他看来选择是人生当中最难的一件事情 。衡量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 , 与其考虑自己能否坚持 , 不如思考自己是否对科研感兴趣 。在科研之路上勤奋是必须的 , 但是并不是所有勤奋的人都能出成果 , 只有发自内心地想要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 时刻想要了解“为什么” , 才能做好科研 。
“科研事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光鲜亮丽 , 大家在新闻中看到的仅仅是1%成功的案例 , 他背后可能累积着99%的失败 , 所以 , 科研本身是一个很单调、很无聊的过程 , 甚至可以说乏味 。因此 , 只有好奇心和兴趣 , 才是坚持科研的源动力 。”
柴继杰|从造纸工人到清华教授发12篇CNS,柴继杰课题组今日再发Science
文章图片


在母校的分享会上 , 柴继杰教授说 , 一个人在本科期间 , 甚至是研究生期间 , 都很难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 也就无法判断自己所学的知识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 , 那么我们能做的 , 就是尽可能的多学知识来充实自己 , 迎接机会和挑战 , 使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