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资本为何不爱热干面?( 三 )
文章图片
武汉传统品牌蔡林记
只可惜,如同北上广不相信爱情一般,“嗜血”的资本家也从来不吃情怀饭 。其实,手握钞票的资本家“冷落”热干面的理由也并不复杂,即不看好它的盈利前景 。
粉面赛道之所以能够成为餐饮细分行业的新宠,无非是其迎合了新消费趋势下,品牌盈利的三大趋势:行业品牌化程度低、规模效应潜力大、商业模式更受年轻人喜爱 。
首先,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餐饮行业不断崛起,整体市场规模已超5万亿元 。而占据近亿元的粉面市场,更是万千吃货眼中的刚需 。
同时,餐饮市场低集中度的特征也正是投资者眼中的“机遇”所在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餐饮40家头部品牌合计占据餐饮整体市场份额也不足5%,远远低于美国餐饮市场的18%(10家头部餐饮品牌合计) 。
而粉面市场虽然规模不低,但是长久以来,业态较为分散,主要销售额都是由街边铺子、夫妻店以及地域性品牌瓜分 。因为地域饮食文化差异,诸如兰州拉面、湖南米粉都在品牌全国化的推广中吃瘪,整体来看,行业呈现“大而不精”的特征 。
据红餐品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粉面细分行业门店总数占据餐饮快餐门店总数约为20.8%,力压米饭快餐,位列第一 。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粉面市场,品牌率先出圈,就意味着能够在巨大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
其次,规模效应对于餐饮品牌的盈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在供应链的成熟度上,粉面行业有着丝毫不输火锅、烤肉的标准化供应链流程 。无论是材料供应、订单管理、厨房制作建设上,例如和府捞面、霸蛮这类头部粉面品牌都下足了功夫 。
标准化的供应链流程带来的直观收益,便是品牌规模效应的不断攀升,粉面行业相对低廉的成本支出会使得规模效应影响下的店铺盈利模型不断优化 。
而盈利能力也是投资人所最为关心的因素 。品牌供应链成熟,规模效应高,吸引投资人入局投资,所获资金进一步用于食材工厂建设,数字化信息设备升级等供应链管理上,最终形成品牌盈利与发展的双重良性循环 。
最后,新消费趋势下,粉面品牌的转型升级相较于其他细分赛道进度较为落后,这也意味着在商业模式的拓展上仍旧有着巨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
粉面赛道相对于米饭来说,能够在自身主食上做更多文章,而米饭快餐好吃与否更多还是要依赖其所搭配的菜品来判断 。
从这一特征上来说,哪怕定价五十元一碗的“天价”面条,也有其固定的消费群体 。而消费者的偏爱不仅来自于粉面自身的多样性,更加源于消费模式与场景的不断拓宽 。
以遇见小面为首的品牌,选择占据商圈商场等高端消费场景来规避街边小店竞争的同时,获取更高消费频次的顾客流量;而和府捞面则通过用餐服务与IP主题门店的特色,来提升消费者用餐体验,进一步提升复购率 。
在品牌营销方面,“精明”的粉面品牌借鉴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推出到店以及半成品到家等多种消费模式 。同时拓宽产品品类,将酒、烧烤与面食融合形成组合产品销售,再配上灵活多变的营业时段,将吃货们的需求“拿捏的死死地” 。
做了上述分析,我突然发现热干面受到资本的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粉面赛道的低集中度给了品牌们冒出头的机遇,同时也造就了更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
推荐阅读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