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除了看病,医生定期考核还将增加医保知识

既当良医 , 也为良相 。
最近 , 中国医师协会新成立了一个委员会 , 叫作医保知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 。从官方通讯稿来看 , 该委员会是“为更好的帮助医师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 ,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要求 , 经协会批准”而成立 。
医保知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成立后 , 将作为国家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医院、医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 及时推进国家最新医保政策及卫生健康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 , 更好的指导和规范医师临床服务行为和医保经办业务 , 加强行业自律 , 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能 , 从而使医保基金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 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
不难理解 , 医保知识相关内容将大概率出现在以后的医师定期考核中了 。
反方:
看病已经够累了 , 还要操心医保吗?
委员会的成立 , 意味着医保知识在医生的执业资格评定中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与规范诊疗行为、树立医德医风一起 , 成为考核医师的标准 。考核对于医生而言 , 实在是家常便饭 。定期考核增加一点医保知识 , 并不会给临床医生带来多大的负担 。
医生们的焦虑 , 不是来自于理论考核 , 而是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 , 还要再多出来一份对医保的操心 。
操心医保的疲惫是一线医生能切身体会到的 。不管是北上广的名门三甲 , 还是地处山区的乡镇卫生院 , 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医院限制收治本地医保患者的通知 , 不少医院直接出台了超额收治医保患者由科室自行承担费用的“规章” , 超额费用会从医生奖金中扣除 , 造就了一番医生查房捧着计算器算账的“奇景” 。
与此同时 , 医保对医生的影响不仅仅是与奖金挂钩这么简单 ,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医保政策会切切实实对诊疗行为产生影响 。今年的冠脉支架等高值耗材集中采购 , 就着实在医疗圈内掀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原价上万元的支架经医保集采后回落到700元 , 群众们津津乐道于其中的利润空间 , 从业医生则开始忧虑职业前景 。毫无疑问 , 患者是否有医保 , 今后将成为心内科医生放置支架时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
诊疗行为中过多地考虑医保等非医学因素 , 是否会违背行医的初心?
正方:
治病救人 , 或许本就该多考虑一点
不少医生的想法是 , 我能不能就单单纯纯地根据病情需要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 费用的事留给专人去解决?
以人人闻之色变的癌症为例 ,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 , 中国癌症患者的人年均就诊支出共计9739美元 , 相当于6.7万人民币 。而中国人均年收入仅为3万元 , 还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 。可见大多数人因癌症就诊时 , 除了明确能不能治之外 , 还得看有没有钱治 。
国家新医改就是奔着解决这种局面而进行 , 为的就是实现“广覆盖 , 保基本” 。每一个患者都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 , 只有在充分了解医保条款的情况下 , 才能为患者制定出既能生物学获益又能经济学节约的治疗方案 。
当下肿瘤治疗领域最火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 , 从进口药到国产药 , 品种繁多 , 分别获批了不同肿瘤的适应症 , 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又分别制定了不同价格的赠药策略 , 年花费价格从10万到50万不等 , 医保带量采购刚结束谈判还未知结果 。真正能搞清楚这些差别 , 为患者做出准确推荐的医生可能并不占多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