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药|一文掌握丨降压降脂“5 要点”和 PCI 术后预防出血“5 措施”

引 言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 截止目前 , 占到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 61% , 占总死亡人数的 25% 。一方面 , 高血压与高脂血症可相互作用 , 共同促进 ASCVD 的发生与发展[2],需要综合管理;另一方面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然未消除支架血栓和再狭窄等问题[3] 。
美国健康统计中心数据显示 , 降压与降脂是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键[4] ,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血压血脂双达标策略 , 这里为您总结了其中的 5 大要点[2]:
【降脂药|一文掌握丨降压降脂“5 要点”和 PCI 术后预防出血“5 措施”】1.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
2.降脂目标
所有 ASCVD 患者须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 , 通过积极的他汀或他汀+非他汀药物治疗将 LDL-C 降低至 1.8 mmol/L 以下 。
3.ASCVD 风险评估方法
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 LDL-C 目标水平不同 , 极高危<1.8 mmol/L , 高危<2.6 mmol/L , 中危<3.4 mmol/L 。
4.降脂药物选择
对于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 LDL-C 仍超过目标值的高血压患者和风险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立即启动他汀类药降脂治疗 , 一般首选有循证证据的中等强度他汀类药 。
5.降压药物选择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及多重危险因素患者优先推荐钙离子拮抗剂(CCB)和 RAAS 抑制剂 , 尤其是长效制剂 。
我国冠心病二级预防人群降压药和降脂药实际临床使用率如何?
我国极高危 ASCVD 患者降脂治疗率和 LDL-C 达标率低 , 与用药依从性是否相关?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单片复方制剂对于血压血脂双达标策略有何帮助?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PCI 围术期易形成血栓并易发生出血事件 , 危害严重[5] 。减少出血关键在于出血的预防 , 需要做好以下 5 个方面:
1.出血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的 GRACE 评分和 CRUSADE 评分 , 不同评分系统采用不同的出血定义 , 但对于不同的患者群体都能进行有效的出血风险评估 。
2.抗栓治疗的监测
抗栓药物的抗栓强度与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 要积极检测血小板功能 。
3.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预防消化道出血有助于减少总体非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 。
4.出血的预防措施
使用血管封堵器、桡动脉入路及新型抗凝药物 , 可明显降低 PCI 患者出血发生率 。
5.抗栓药物治疗策略的调整
优化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出血风险高而缺血风险低的患者 , 适当缩短 DAPT 疗程 。优化抗凝治疗:对于出血风险高却需要使用肝素或肝素合用 GPI 患者 , 应使用比伐芦定作为 PCI 术中的抗凝药物 。
抗栓治疗需要有效平衡出血与缺血 , 临床上如何把握?
如何对高出血风险人群进行有效识别 , 并采取相应抗凝治疗?
如何进行个体化精准抗栓 , 从而有效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