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磁共振(MRI)内耳扫描技术
耳部大部分结构是骨性结构,在解剖学上耳部属于颞骨结构 。耳部的影像学检查中,通常使用的是高分辨率的CT扫描方式 。MRI主要用于评估内听道,听觉中枢传导通路和周边血管及组织结构的情况,fMRI主要用于神经功能的研究 。使用CT和MRI互补,可以更精准的评价耳部疾病的诊断 。
线圈:头颅正交线圈或相控阵线圈 。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头部不能旋转,左右居中;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部用海绵垫固定,遵循“三中心”原则 。
定位位置:双耳中心连线 。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 。
横轴位:Ax T2 FSE,横轴面T2加权序列
在冠状面及矢状面上定位,矢状位上使定位线平行于前后联合连线,在冠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两侧内听道连线,范围包括全脑,主要用于评估脑组织发育有无异常 。
文章图片
后处理基线分别垂直于神经走行和平行于神经走行 。
横断面:AX 3D TOF MRA,横断面TOF血管成像序列
复制Ax3DFiesta-c定位线,但建议适当增加范围及FOV 。
文章图片
可不使用脂肪抑制技术,为了更好的抑制背景信号,可使用MT(磁化传递)技术 。使用窄带宽(15.63KHZ),最短TE(out of phase),最短TR,高分辨率扫描 。
需观察动静脉与神经间的关系,不添加上下饱和带 。
频率编码为前后 。
调整参数使其各向同性 。
扫描完成后为了更好的观察血管与神经间的关系,需进行后处理重建 。
如平扫发现问题,如颅内并发症,肿瘤等应行增强扫描 。
增强扫描分为两种:
1.有创的鼓室内注射稀释对比剂后直接扫描 。
2.无创的静脉直射注射单倍剂量对比剂后扫描 。
目前常用的为第二种扫描方式 。
扫描体位采用横轴位和冠状位扫描,横轴位通常采用3D薄层梯度回波序列扫描 。其至少一个体位使用压脂序列 。
必要时(如需观察面神经时)加扫斜矢状位(平行面神经走形) 。
对于内耳淋巴积水、梅尼埃病等应在注射药后8H(文献证实6-8H均可)行3D FLAIR抑脂序列 。
常规耳部磁共振扫描序列推荐:
(红色部分为建议必须扫的序列)
平扫
AX FSE T2WI
全脑扫描,评估颅内情况
AX T1 FSE
横轴位T1WI
AX FSE T2WI FS
横轴位T2WI压脂
COR FSE T2WI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压脂
AX 3D FIESTA-C/B-FFE/T2WI-3D -DRIVE
水成像
AX 3D-TOF MRA
横轴位3D TOF血管成像
AX 3D T2 FLAIR(选扫)
突发性耳聋及出血性病变
AX DWI(b=800)(选扫)
肿瘤,炎性病变等
【磁共振|磁共振(MRI)内耳扫描技术】增强(任选一个体位压脂)
AX 3D SPGR T1WI
横轴位3D扰相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
COR FSE T1WI
冠状位T1加权序列
AX 3D FLAIR(延迟8H)(选扫)
横轴位3D水抑制序列
耳部扫描技术参数推荐:
2D序列,FOV 18~24CM,层厚2.0~3.0mm,间距0-0.5mm 。
3D序列,FOV 18~24CM,层厚0.5~1.0mm,间距0 。
3D扫描需做到各向同性 。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仔细询问病史,根据被检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序列 。
2.MRI禁忌症及人工耳蜗植入者,应避免做MRI检查 。
3.对于肿瘤应加扫DWI序列,由于是颅底结构,应尽量使用磁敏感伪影较轻的DWI序列,如TSE-DWI、PEOPELLER-DWI序列等 。
4.对于神经的成像序列不局限上述序列,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序列,如3D FLAIR,3D STIR等序列 。
推荐阅读
- mri|这些MRI问题,摆位就能解决!
- 磁共振|国产“磁共振设备”进驻上海中山医院,院长成首个临床志愿者
- 核磁共振|检查身体时,为何医生让人做CT检查,还要做核磁共振?有阴谋论?
- 膝关节|髌股关节不稳:磁共振成像综述
- ct|CT有辐射会致癌?CT、核磁共振哪个对身体伤害最大?真相在这里
- 核磁共振|CT、核磁共振、X光线这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利弊你都知道吗?
- ct|CT存在辐射,会影响身体健康?核磁共振和CT检查,选择哪个好?
- 脑出血|脑出血MRI信号变化记不住?这篇文章不要错过
-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明明没辐射,为什么医生总是让做CT?放射科医生来解释
- pet|继PET-CT之后,又一个检查神器出现,PET-MRI会更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