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植物人托养困局:无处安放的静止人生( 二 )


“在医院或专业安养机构,植物人生存期限一般平均能有一年半到两年 。植物人也是人,是人就有生存权 。”相久大觉得这条路可以走通,他也从此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
什么是植物人?在国际医学界,植物人一直被定义为“持续性植物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患者大多因为严重的颅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血管疾病等原因,造成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已完全丧失 。
然而在中国,植物人群体是一个被忽略的角落 。就连中国现存多少患者的具体数字都无人统计 。“据估算,中国至少有50万植物人,并且在以每年7万~10万人的速度增长 。”相久大告诉采访人员 。
“患者进入‘植物状态’后,少数人会在医院度过最后的时光,极少数的患者进入民办托养机构,而大部分人则是在家慢慢走向死亡 。”相久大说,植物人也是人,他们仍需要尊严 。
植物人托养困局:
三不管?前后奔波数年
与想象中的医院和养老机构很不同,这家植物人托养中心不仅是一排平房 。进入病房的四个病区看起来也很简单 。
“或因突发脑出血、脑梗,或因车祸遭受脑外伤……这些意外和疾病,让很多人变成了插着胃管、尿管、气切管,终日躺在1米宽的病床上的植物人 。”
相久大告诉采访人员,如果护理得当,植物人有的可以存活较长时间,甚至十年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月、一年、三年……奇迹并没有发生,家属无法外出工作,脱离正常的生活,让本来就被掏空的家庭雪上加霜 。
植物人也有医疗需求,患者往往伴随有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还会有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肺栓塞等问题 。患者没有意识,不会表达自己的疼痛,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密切观察各个指标和临床表现 。
密云区|植物人托养困局:无处安放的静止人生
文章图片

在相久大为“植物人”奔走,发现,现实中的“植物人”曾经真的是“三不管” 。
六年来,他先后去过民政、卫生、残联等各部门进行咨询,但几年来一直石沉大海 。“但好在,如今民政部门也开始关注“植物人”这个群体,前些日子,民政局的一些工作人员前来中心实地查看 。”
相久大回忆起自己两年前的经历依然满是感慨,“最初我去民政部门,当时得到的回复是养老主要是符合民政规定的老人,而我所在的中心托养的植物人群体虽然按照年龄来说大多符合,但是植物人在养老体系一般没有相关技术支撑和没有明文规定规范,因此,不属于民政救助和扶持范围,建议应该去医院治疗为主,卫生系统或许有政策支持 。”
相久大再次来到卫生系统咨询,原国家卫计委回复称:“卫生系统肯定没有救助和赞助的职能,考虑植物人的特殊性,可以去人社局问问,是否可以申请部分医保报销,以减轻家庭负担 。”除此之外,人社局也因为医保问题的事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相久大解释,“植物人托养主要工作就是护理,比如翻身拍背、吸痰吸氧、喂食导尿、气切维护等 。对于植物人托养,医保方面能否就护理部分进行支付 。”
除了医保,相久大想着可以为残疾人评定残疾证,然而当初的努力,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残联是一个团体,不是政府职能部门……植物人怎么判断为残疾人”各种话语曾充斥在相久大的脑海里 。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查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统一适用《分级》 。在致残程度分级一级中,第一条就是“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