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植物人托养困局:无处安放的静止人生( 三 )


“但是,植物人即使想鉴定为一级残疾人,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全程追踪了一例,大多植物人在申请过程中,就故去了 。”相久大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
截止9月18日,延生拖延中心共收住87人,北京籍47人,非京籍40人;有残疾证者8人,其中一级残疾证3人,二级残疾证5人;植物状态后成功办理一级残疾证者仅2人,也就是医院确诊为植物人后,评定为一级残疾人不足5% 。
这里的植物人也有江苏、河北、内蒙,浙江、福建等省市,在疫情期间,他们的亲人来不了 。每位植物人患者的床头,都有摄像头,家属可以通过摄像头24小时看到自己的家人 。被子盖好了没有、露肩膀了没有,家属都可以在摄像头里面看到具体情况 。
“有些家属也会寄一些营养品过来,我们会写上名字再喂给他们 。他们也会寄一些自己的农产品过来感谢我们 。”护士们早上交班、换被单被罩、尿布、喂饭、拍背清痰、打扫卫生、为植物人剪指甲、刮胡子、剪头发……这些是护士一天的日常生活,三小时喂一次饭 。
在这个最寂静的病房里,每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 。
多项措施实施:
植物人照料道阻且长
五年中,相久大为维持机构的生存奔忙 。好在,一切在今年有了转机 。
“在2014年为安养中心办理经营许可证时,没有任何一家行政部门同意审批与植物人安养相关的机构 。”相久大告诉采访人员,最后,他以创办残疾人托养扶助中心的名义,在密云区民政局拿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
但是,安养中心搬家以后,需要换领登记证书并更新注册地址,密云区残联解除了托养中心的主管单位,这两年实际上是无照经营 。
今年7月,这种状况开始出现转机,由北京市民政局牵头,召集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残联有关部门来到相久大的机构,解决了相久大的“燃眉之急”——今后机构归入到民政部门管理 。
对“植物人”患者来说,不管在重症监护病房还是在康复病房里,良好的预后仍然是医护工作的基本目标 。
相久大医生认为,植物人的托养与癌症晚期病人护理,虽然在病程时间上有所不同,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二者都是以基础护理为主,包括生命指征的监测、各种管路的维护、并发症的基本处理等 。因此,植物人托养纳入安宁疗护,既扩大了安宁疗护的服务范畴,也符合国情 。
完全失能人员的家庭照料,对于很多家庭来讲是痛苦的,也非常无奈的选择 。
今年2月16日,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工作指引》中规定,植物状态或患有终末期恶性肿瘤(呈恶病质状态)等慢性疾病,需长期医疗护理的,可以直接评定为重度失能 。
关注植物人除了行政部门给予帮助,其实,靠民间靠企业靠个人,或许也是可行的 。台湾的“创世基金”所属23家安养机构,只是靠“小额捐款”就筹集几十亿台币,使台湾1900多位植物人在机构内托养 。
相久大建议,植物人应该尽快尽早或直接评定为一级残疾人 。“其实,植物人本应是残疾人中最残疾者 。但是现实中,往往得不到这一纸承认,直至离开人间 。”
目前,我国残疾类别共分为七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要求必须符合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才能申办“残疾人证” 。
对于植物人,鉴定者往往参照第六种肢体残疾,规定描述为: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 。对因病或因交通、工伤、意外等事故造成的肢体伤害的残疾评定,必须在最终治疗结束后经过一年以上功能锻炼不能恢复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