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咖啡新势力,围剿星巴克( 四 )


“很少有咖啡品牌能够完全靠自己的钱去烧,既能快速开店还能实现自循环 。”她告诉深燃 。
经过几年的经营,她发现找到精准的咖啡人群、利用复购价值非常重要 。于是,她放弃以上这些开店方式,开始跟产业园合作,做园区的咖啡服务配套 。园区提供性价比极高的租金模式,特滋专做管理运营 。因为开店租金和装修成本降低了,门店财务结构得到了优化 。这是在没有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曲线救国的一种策略 。
咖啡馆的尽头,是不务正业?资本和创业者盯上咖啡这门生意,是因为他们相信,中国的咖啡渗透率很低,相比欧美和日本还有很大爆发空间 。
不论是当年的瑞幸,还是现在的这些新势力,都喜欢拿人均咖啡杯量说事,以此论证中国咖啡市场的增长前景 。
但尴尬的是,中国的咖啡市场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大,目前更不存在所谓的万亿咖啡市场 。
久谦中台研究员表示,中国的咖啡和茶饮市场加起来,去年的规模大概是2000亿元,其中奶茶有1200亿元,咖啡大概只有800亿元,再除去20-30%的餐食和周边产品供应,咖啡饮品的市场规模大概只有500亿元 。
“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是不足的,中国的咖啡渗透率大概是7%,大家对于咖啡的理解仅限于奶好不好喝,至于咖啡好不好喝,其实大部分人是感知不到的 。”该研究员称 。
另外,一个人每天对咖啡因的摄入是有限的,而现在的新式奶茶,也含有咖啡因 。从咖啡因守恒的角度,奶茶和咖啡会相互影响 。火爆的奶茶,也会抢走一部分咖啡的潜在用户 。
所以大部分咖啡品牌,在中国都不会只卖咖啡,最终都会“不务正业” 。
就拿星巴克来说,在咖啡之外,星巴克还售卖食品、果汁饮料、周边产品等,其中食品贡献了约两成的营收 。对标星巴克的瑞幸,在2019年将门店开到快3000家的时候,开始疯狂推小鹿茶,然后又推出各种休闲零食,并不停向投资人传达“非咖啡SKU收入已经占到很高比重”的信息 。
 现在的这些咖啡新势力也一样 。Seesaw现在就不只是卖咖啡,还开始运营“日咖+夜酒”的模式,卖起酒来 。M Stand目前正在生产品牌周边,计划未来以咖啡+简餐+酒吧+潮牌作为主产品矩阵 。
事实证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Seesaw创始人宗心旷曾提到的“咖啡馆梦想者”的想象——不加餐,一点点甜品,不用卖豆子、做培训,单靠卖咖啡就能很好地赚钱,终究只能是想象 。
鱼眼咖啡创始人孙瑜就说:“2021年在中国做一个咖啡品牌,只卖咖啡,只针对核心的咖啡爱好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窄,又脏又累的一个活,需要通过新的选品吸引更多的用户人群进来 。”
现在,不论是Manner,还是M Stand、Seesaw、SECRE时萃,规模都还不大 。但随着资本介入,正在加速开店扩张 。有行业人士总结道,这些品牌给自身的定位是精品咖啡,但精品咖啡和快速扩张其实是相悖的 。
“精品咖啡从来都不是一个规模化的故事,它一直是一个偏小众的东西,然后到中国被资本包装,大家接受的还是外在包装的东西,比如社交属性、门店环境、打卡需求等等 。现阶段它们拼的都不是运营能力,还是以概念取胜 。”久谦中台研究员说 。
要挑战星巴克,或成为中国星巴克,咖啡新势力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