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竟然是它,这个低调又无比重要的器官,作用原来这么大!( 二 )


五、铁的军队是如何炼成的?
【黏膜|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竟然是它,这个低调又无比重要的器官,作用原来这么大!】那么,大家肯定很好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每天都在一线岗位,要面对大量的人鱼混杂鱼龙混杂的外界抗原,它们是如何实现这么井然有序、高效无误的识别与防御的呢?
要了解一支军队,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队伍人员构成及相应的角色扮演 。
因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队伍构成 。
举个例子——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
我们以消化道为例,消化道黏膜是吸收、消化和交换营养物质的场所,面积巨大,分布于人的胃肠道面积有 400 平方米,200 倍于皮肤表面[2] 。
肠道的黏膜相关组织(GALT)由 PP 结(又称肠集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以及各种弥散的免疫细胞及其产物组成,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块巨大领域的守护工作 。
黏膜|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竟然是它,这个低调又无比重要的器官,作用原来这么大!
文章图片

PP 结——小肠黏膜上的淋巴细胞“碉堡”
PP 结,是小肠黏膜内的一组淋巴细胞,相当于“碉堡” 。它们与肠腔之间仅隔着一层肠上皮细胞 。
PP 结内分两个区域,淋巴滤泡和滤泡间区,平时分别由 B 细胞和 T 细胞把守 。
当有害微生物入侵时,微皱褶细胞,通称 M 细胞(Microfold cell,一种特殊的肠上皮细胞,是抗原可穿过的地带,能将抗原吞到肚子里,然后运到“碉堡”中去鉴别)负责传递消息 。
M 细胞将情报送来后,驻扎在淋巴滤泡中的 B 细胞,会短时间内大量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并迅速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阻止微生物在黏膜上皮层黏附和繁殖,从而阻止它们进入上皮层 。
此时,主要位于滤泡间区的 T 细胞,则迅速变身为 CD4+T 细胞和 CD8+T 细胞(此处主要是 CD4+T 细胞),亲自投入到战斗中 。
肠系膜淋巴结——黏膜与外周免疫系统的“中转站”
肠系膜淋巴结,就是位于肠系膜内的淋巴结,它们相当于驿站,将敌人入侵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上级部队,以便得到及时的增援 。
肠系膜淋巴结是黏膜与外周免疫系统的中转站[2] 。怎么是所谓中转站呢?
因为肠系膜淋巴结居于中坚枢纽位置,它一方面与 PP 结相通,方便召唤“战友”,另外一方面与外周血相通,方便淋巴细胞搭乘着血液的快车,奔赴感染的部位或者回到骨髓,而后者则是生成新淋巴细胞,持续产生抗体的主要部位!
此外,肠系膜淋巴结也能生产部分杀伤武器,如 IgA 抗体 。
免疫细胞及其产物
肠系膜淋巴结与 PP 结都起着哨兵的作用,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吹哨者和传入者,有害微生物作为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处理和呈递给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免疫应答[3] 。
当免疫应答被启动后,驻扎黏膜固有层和肠上皮的大量英勇的“士兵”——淋巴细胞军(其含有免疫系统的大多数成分:大量的 B 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 T 细胞)就蜂拥而出 。
其中,B 细胞和 B 细胞变身而成的浆细胞,还会制造出新的武器——抗体!
此时,众多的免疫细胞及其产物就会齐心协力、奋勇杀敌 。
黏膜|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竟然是它,这个低调又无比重要的器官,作用原来这么大!
文章图片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
黏膜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它们是黏膜免疫系统中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士兵”,这些“士兵”广泛分布于黏膜下,有的迁移游走,形成“哨兵”,有的聚集成簇,形成火力较集中的“碉堡”;
它们构成了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就是我们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