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已成世界“第一胖”的中国人,不能再陷入BMI“陷阱”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风险相关的BMI肥胖临界值,会由于人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提醒临床医生,不要使用一概而论的BMI临界值,来筛查和预防2型糖尿病,此外,也不应将BMI临界值,作为定义肥胖治疗指征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减重代谢手术中 。
为什么中国人成为世界「首胖」?从传统怀孕习俗,到鸡娃,都与中国儿童肥胖存在关联性 。而对于成人来说,在一项全国性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倾向于认为自己体重不足或体重正常 。
中国人,已是世界「首胖」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成人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超重/肥胖成年人已过半 。
按照绝对人口数来计算,中国已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显然,这个数字在全球排名第一 。
医学上,肥胖是一种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是指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多身体脂肪蓄积 。
但肥胖也不是一无是处 。从临床意义上来讲,肥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采取疾病干预措施的时机,从而预防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常常伴随过度肥胖的糖尿病 。
体重增加,是公认的糖尿病危险因素 。据统计,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14%到20% 。
所以,准确定义肥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而判断是否是肥胖,常用到的衡量指标就是BMI(身体质量指数)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BMI作为界定个体是否肥胖的标准,是有漏洞的 。
通过水下称重、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CT或MRI等技术,脂肪可得到准确测量,但这些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实际应用 。
不断受到挑战的BMI,是一个产生于近200年前的概念,1832年,由比利时通才盖特勒提出,出发点是建立一个用于公众健康研究的统计工具,也就是当医生不确定某一疾病是否由肥胖引起时,可以把研究对象的身高及体重换算成BMI值,再找出病发率和BMI值之间,是否有线性关联 。
1993年,在世界卫生组织一项量化BMI和死亡率关系的研究中,提出将BMI≥25.0 kg/m2定义为超重,BMI≥30kg/m2定义为肥胖 。自此,BMI成为国际最权威的肥胖判断指标——但那项研究,只是以白人为研究对象 。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则建议,对于成人来说,设定BMI≥24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而最近在50多万研究对象中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证据,也支持这一「中国标准」 。
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例如某贾姓女明星,体重90kg,身高1.66m,那么她的BMI是90÷(1.66×1.66)=32.66kg/m2
文章图片
调整为同样的年龄段和性别设定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BMI临界值,中国人是26.9 kg/m2,白人是30 kg/m2,而南亚人的是23.9 kg/m2,黑人是28.1 kg/m2 ,阿拉伯人是26.6 kg/m2。
可见,与白人相比,在同等风险情况下,在少数种族人群中发现,其BMI临界值更低,为25 kg/m2 (超重的传统阈值) 。几个种族的数据也显示,同等风险肥胖的BMI临界值,孟加拉人最低,为21.2 kg/m2 。
换言之,中国人的BMI在26.9kg/m2的时候,患糖尿病风险,就与BMI为30kg/m2的白人相同了 。此前,在2013年,英国某医学机构就曾将中国人的BMI预警值降低到27.5,以提醒中国人更早地关注体重和筛查糖尿病 。
总的来说,不同的种族BMI临界值不尽相同 。当然,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可能也会影响这些结果 。然而,这项研究在对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吸烟状况进行调整后,并没有改变BMI的临界值 。
文章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推荐阅读
-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杀人过程”大曝光
- 安乐死|被告知活不过半年,24岁女孩主动选择安乐死,用微笑告别世界
- 多巴胺|不要再犯这个低级错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 肝炎|世界肝炎日|中国有7000万人感染,肝炎应该如何防?
- 肝脏|好好的肝脏,怎么就“发炎”了?如果不重视,结果会……|世界肝炎日
- 乙型病毒性肝炎|乐健康|世界肝炎日:消除肝炎,中医治肝养肝有优势
- 肝炎|世界肝炎日|京东健康上线肝炎服务专区带来护肝“干货”
- 乙肝|世界肝炎日|乙肝遇上脂肪肝:相互如何影响?
- 尿毒症|尿毒症就要马上透析?世界各国都在废除落后观念
- 变异株|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强势反击,防疫需借鉴疫苗的现实世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