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灯|学者黄灯: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 二 )


妈妈也懂得很多手艺 。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种田作地,承担所有农活以外,她的主要职业是做缝纫 。她是我们整个乡镇最有名的裁缝,是少有的还会做大衣襟的传统师傅,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都出自妈妈之手 。在1987年以后,她还开过杂货店 。在开杂货店的同时,她学会了做早点,也就是蒸包子、馒头,掌握基本技术后,她发挥自己会做坛子菜的优势,做出了南北特色结合很好的油饺子和油炸包 。这些美食干净、好吃,又经饿,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乡村中学孩子们的共同记忆 。在经商的同时,她还承包过田地种大荆西瓜,西瓜成熟,又联系熟人去长沙街头售卖 。想想,农、工、商、小手工业,各个主要的行当,妈妈都干过 。她1949年出生,去年还在说,要不是年龄太大,都准备去考个驾照 。我就是听了她这句话,才下定决心坚持考试,拿到驾照的 。
是的,妈妈半生给我的印象就是忙、累,但她活得虎虎生威,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 。
我再讲下我爸爸,尽管在很多地方,我都提过他 。爸爸是一个乡村中学老师,他1968年师范肄业后,按照当时的政策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公办老师 。他一辈子总说自己入错了行,应该去干建筑或者天文 。他对天文非常感兴趣,中考的时候,原本上了南京气象学校,因为爷爷不放心,几把眼泪硬是将儿子留在了身边,进了岳阳师范学校 。但多年来,他的天文情结始终没有消失,一直到六十岁,还在打听他那一届考入南京气象学校的人,后来的去向 。爸爸还喜欢建筑这个行业,方圆两百公里的桥,每一座在修建的时候,他都会去看好几次 。1995~1999年间,我在岳阳一个工厂上班,那个时段正好在修洞庭湖大桥,爸爸每过一阵,就会从家乡来到岳阳,让我陪他去看大桥的进展 。我们镇上的房子,像样一点的楼房,几乎都来自他的设计,尽管每次忙上几天,只能得到几包香烟,他还是极为开心 。
当然,尽管爸爸宣称入错了行,但他其实非常适合当老师 。他是中学的数学骨干教师,在初中时,他教过我数学,他教学的特点,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教学生理解到数学的精髓,强调概念的清晰,绝不搞题海战术 。他最反感只会让孩子们傻做题的行为 。他对基层的师资状况一直非常担心,认为乡下没有太多的合格老师 。
爸爸和妈妈一样喜欢孩子,他喜欢孩子的方式,就是在任教的过程中,绝不耽误任何一个有前途的学生 。他曾经当过一届高中的班主任,班上29个学生,最后23个都脱离了农门,通过高考、复读、当兵等路径,获得了新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家庭的走向 。爸爸在此期间,就是尽一切可能满足他们学费、书本、生活费的需求 。在他朴实的认知中,教育是世间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90年代,他总是和镇上那些发了财的朋友讲这个道理,反复叮嘱他们在赚钱的时候,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那个时候,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两三百元,而那些做生意的朋友,却都身家几十上百万,我当时不能理解这种行为,总认为他瞎操心 。事实证明,爸爸的远见完全正确,那些没有教育好子女的家庭,财富很快败光,在儿子吸毒的噩梦下,家庭再次陷入困境 。可以说,我对教育的直观理解,完全来自爸爸教育理念的熏染 。
爸爸不是那种传统的好老师,说话耿直、不媚权贵,一辈子没有得过一张奖状,没有获得过任何官方的荣誉,哪怕在学校的卫生检查中,门上贴的标签,也只能是一张“较清洁” 。他仿佛从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本心做事 。他喜欢读书,在乡下的中学,一直坚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坚持看了不少数学方面的理论书,他甚至还喜欢文学作品,喜欢读《镜花缘》《红楼梦》 。他和妈妈一辈子都在一种极为忙乱的环境中生活,家里人口多,压力极大,常年处于负债状态,但父母从未流露出悲观情绪,总是兴致勃勃地承担该来的一切 。他们从来没有太多个人的空间和生活,一辈子处于燃烧和付出状态,为孩子、父母、亲人、学生做着他们该做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