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地方房企暴雷案例:蓝光的扩张、债务与坍塌( 四 )


毕竟2019年10月上市的嘉宝服务财务表现一直很优异,上市首年就实现总收入21亿元,同增长43.41亿元;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49.59%;归母净利润4.295亿元,同比增长48.44% 。
第二年更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2020年12月31日,嘉宝服务收入月27.34亿元,较同期上涨30.2%;毛利9.76亿元,同比上涨28.3% 。其中管理规模数据更加亮眼,一整年下来,嘉宝服务并购17家公司,合同管理面积约2.14亿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积1.3亿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分别上涨81.2%和82.8% 。
8月10日,蓝光嘉宝服务的股票定格在了54.15港元,总市值96.44亿港元,在港股54家物企中排名第16 。
别人家的物业公司都在“拼爹”,蓝光却选择将旗下物业当作“提款机”来补偿主业 。“父债子偿”的戏码,也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
5月27日,蓝光发布公告将旗下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17%股权出售给万科,完成了股权变更 。当日,拿到钱的蓝光立马提前赎回了债券“18蓝光07” 。
但是很显然,一系列“断臂求生”获得的资金,并不足以覆盖蓝光现有债务 。
中金证券表示:“在陷入债务危机后,公司虽多次出售资产自救,但受资产质量、处理周期需求、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核心控股平台公司股权被冻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债务集中到期压力依然较大,后续的资产处理和债务偿还过程仍需进一步关注” 。
今年4月,蓝光发展曾发公告称,会在合适的时机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是随着泰禾和华夏幸福的纷纷暴雷,蓝光想找到“白衣骑士”真的不太容易,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白衣骑士”万科也仅限于与蓝光的项目层面合作 。
蓝光只能寄希望于债务重组这最后一条路 。
根据蓝光发展公布的财务数据,截至到6月30日,蓝光货币现金余额119.6亿元,自由可动用资金仅2.07亿元 。
7月27日,在四川省政府及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证监会四川局的指示下,蓝光管理层主办了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加速清偿到期公司债券43.67亿元 。
截至8月10日,蓝光集团持有蓝光发展合计1.69亿股先后遭到司法拍卖,占蓝光发展总股本的5.57%,占蓝光集团持有蓝光发展股票总量的9.82%,总起拍价3.39亿元 。
写在最后作为昔日四川地产一哥的蓝光,还没等到其在全国范围高歌猛进、叱咤风云的时候,就陷入了债台高筑、债务重组的泥潭,难以自拔 。
依靠高负债、高杠杆、激进扩张来攻城略地,终究是不稳固的 。
梦醒的蓝光,面对的是超千亿债务和连续不断离职的高管 。
与中国平安的一次短暂债务逾期,最终引发债务连锁反应,彻底导致蓝光暴雷 。
可以想见,隐藏在蓝光资金链断裂的背后,是企业内部“高放权”、“高激励”的问题和持续不断的财务数据“美化”,下属员工为了KPI蒙眼高溢价拿地 。“明股实债”有时确实能让财务数据变得好看,但是当债务发生挤兑,真实的情况被迫揭露于人前的时候,只会更加令人后怕 。
为了活下去,蓝光有想过自救法宝“断臂求生” 。但是该卖的卖了,不该卖的也卖了,能卖的都卖了,甚至自己都想卖 。可惜引入战投,至今仍无人问津,最后只能走上债务重组的法律程序 。
可能就像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所言,“蓝光发展之前为了冲规模,过度使用了财务杠杆,在以高负债与高周转狂飙规模中,忽视了流动性稳健与现金流安全问题,忽视了房地产强周期与强政策性的行业特征,在遭遇行业强力调控下导致翻车,才落入今天这个局面” 。

推荐阅读